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海腊不寒梅落尽,山春两负雁空归全文

海腊不寒梅落尽,山春两负雁空归

出处:《忆匡山旧居五首
明 · 释函是
泉冻无声钟漏稀,玉渊松影佛灯微。
白分槛外千峰雪,红上炉边百衲衣。
海腊不寒梅落尽,山春两负雁空归
共谁曾住栖贤者,此夕风光能几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山中静谧而清冷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首句“泉冻无声钟漏稀”以“泉冻”和“钟漏稀”营造出一种时间停滞、万物沉寂的氛围,泉水冻结,不再流淌,时间仿佛凝固,只有稀疏的钟声在空气中回荡,增添了环境的寂静感。

接着,“玉渊松影佛灯微”一句,将视线转向山中的景致,松树的影子映在清澈的湖面上,如同玉一般晶莹剔透,而远处的佛灯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融入了宗教文化的元素,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白分槛外千峰雪,红上炉边百衲衣”两句,对比鲜明,前句写雪景,后句写僧人。千峰覆盖着白雪,一片银装素裹,而炉边的僧人们穿着红色的百衲衣,色彩对比强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体现了僧侣生活的简朴与虔诚。

“海腊不寒梅落尽,山春两负雁空归”则进一步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海上的腊月虽寒冷,但梅花已经凋谢,而山中的春天却迟迟未至,大雁空自归来,没有找到合适的栖息地。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物候变化,暗喻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共谁曾住栖贤者,此夕风光能几违”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情境的感慨。栖贤者指的是曾经在此居住或修行的人们,如今他们去了哪里?这句诗似乎在问,又有谁能理解或感受到这份独特的风光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当下孤独与寂寞的感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中冬日的静美与禅意,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光和存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