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老如公仅几人,岂宜长啸太湖滨
出处:《贺凤山先生李文昌赴召》
宋 · 宋伯仁
国老如公仅几人,岂宜长啸太湖滨。
畴咨宰相调元化,诏趣尚书侍紫宸。
欲振国威千载立,当从局面一番新。
先生莫作前时看,多少枯根望早春。
畴咨宰相调元化,诏趣尚书侍紫宸。
欲振国威千载立,当从局面一番新。
先生莫作前时看,多少枯根望早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国老:指德高望重的老臣。长啸:大声吟咏或感叹。
太湖滨:太湖边,指隐居之地。
畴咨:咨询,寻求贤才。
宰相:古代最高行政官员。
元化:自然界的运行法则,引申为国家治理。
紫宸:皇宫中的紫宸殿,代指朝廷。
振国威:提升国家威望。
千载立:流传千秋万代。
局面:形势,局面。
一番新:全新的面貌。
前时看:以前的眼光。
枯根:比喻身处困境的人。
早春:象征新生和希望。
翻译
像您这样的国老能有几人,怎能长久在太湖边长啸吟咏。应寻求贤相来调理国家大计,朝廷急召尚书入宫侍奉君王。
要使国家声威流传千年,必须从全新的局面开始。
先生您不要以过去的眼光看待,许多枯木都在期待春天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伯仁为庆祝贺凤山先生李文昌被皇帝召见而作。诗中表现了对李文昌仕途顺利的期待和赞赏,以及对国家希望得到长久安稳的美好愿望。
“国老如公仅几人”表明李文昌在朝中地位崇高,且德高望重之士不多。“岂宜长啸太湖滨”则是说他不应该长期留守地方,而应被召入朝廷。接下来的“畴咨宰相调元化,诏趣尚书侍紫宸”指出李文昌在地方有很好的政绩,被宰相推荐,皇帝下诏令其快速到达朝廷,参与国家大事。
“欲振国威千载立,当从局面一番新”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李文昌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带来长久的安定与强盛,以及对改革图新局面的期待。“先生莫作前时看,多少枯根望早春”则是在告诫李文昌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观察事物,因为现在有许多原本看似枯萎的枝干都充满了复苏生机的希望。
整首诗流露出对贺凤山先生未来政治生涯的美好祝愿,及对国家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