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栈憎春雨,晴林发晓红
出处:《送李才元学士知广安军》
宋 · 梅尧臣
杨柳未堪折,柔条时倚风。
朱轮过灞上,杜宇响褒中。
危栈憎春雨,晴林发晓红。
不须言蜀政,当自学文翁。
朱轮过灞上,杜宇响褒中。
危栈憎春雨,晴林发晓红。
不须言蜀政,当自学文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杨柳:一种树木,枝条柔软。未堪折:尚未到可以折断的程度。
柔条:柔软的柳枝。
倚风:随风摇摆。
朱轮:装饰华丽的车轮,代指贵人的车辆。
灞上:古代地名,位于长安附近。
杜宇:杜鹃鸟。
响褒中:在褒中地区回荡。
危栈:危险的栈道。
憎:厌恶。
春雨:春季的雨水。
晴林:晴朗的树林。
发晓红:在早晨显现出红色。
蜀政:蜀地的政务。
自:自己。
学文翁:学习文翁的做法,文翁是汉代在蜀地兴办教育的官员。
翻译
杨柳还未到可以折取的时候,柔软的枝条时常随风摇曳。华丽的马车驶过灞上,杜鹃鸟的叫声回荡在褒中之地。
险峻的栈道令人厌恶春雨,晴朗的树林在早晨展现出一片红色。
无需多谈蜀地的政务,应当学习文翁的教育之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李才元学士知广安军》,通过对杨柳、春风、朱轮、杜宇、春雨、晴林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李才元出仕蜀地的关切与期待。首句“杨柳未堪折,柔条时倚风”以杨柳的柔弱姿态寄寓离别之情,暗示友人将要远行。接着,“朱轮过灞上,杜宇响褒中”描绘了友人乘坐华丽的马车离开长安,途经灞桥,听到杜鹃鸟的啼声,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危栈憎春雨,晴林发晓红”两句通过写蜀地险峻栈道和雨后初晴的绚丽晨景,既展现了友人赴任路途的艰辛,也寄托了对友人坚韧精神的期许。最后,“不须言蜀政,当自学文翁”以古蜀贤相文翁的典故,鼓励友人效仿其教化之功,暗示友人此去应以民生为重,积极推行善政。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友人的勉励,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