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
出处:《剡县法台寺灌顶坛诗》
唐 · 张继
九灯传像法,七夜会龙华。
月静金田广,幡摇银汉斜。
香坛分地位,宝印辨根牙。
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
月静金田广,幡摇银汉斜。
香坛分地位,宝印辨根牙。
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
注释
九灯:指多盏佛灯。像法:佛法的形象或教义。
七夜:七天。
龙华:佛教中的重要节日。
金田:比喻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幡:佛教仪式中使用的旗子。
银汉:银河,这里指天空。
香坛:供奉香火的祭坛。
宝印:象征权威和修行成就的印章。
根牙:比喻修行者的根基和修为。
因缘:佛教中的因果关系。
清溪:比喻世事的流转或修行的历程。
沙:佛教中常用来形容数量众多。
翻译
九盏灯传递佛法,七天连续举行龙华会。月光如镜照在广阔的金田,经幡随风摇曳在银色的天河边。
在香坛上划分了各自的区域,珍贵的宝印辨别着修行者的根基和成就。
请问有缘人,这因果循环中又有多少清溪般的沙数难以计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而神秘的佛教仪式,可能是关于佛教灌顶仪式的描述。诗中“九灯传像法”、“七夜会龙华”表明了仪式的隆重和神圣性,"月静金田广"则描绘了一种清净而辽阔的场景,而"幡摇银汉斜"则形象地表达了幡旗在光线中飘动的情景。香坛分地位,宝印辨根牙,是对仪式中香坛和宝印用途的细节描述。最后两句“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则是对参与仪式之人所追求的深远因缘以及自然界的美好进行探讨。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颇具唐代诗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