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三千里,披攘五百徒
出处:《广中南华寺一首》
宋 · 王阮
一水透南粤,高人忆老卢。
如何拈不起,只为本来无。
匍匐三千里,披攘五百徒。
都来些子事,焉用尔区区。
如何拈不起,只为本来无。
匍匐三千里,披攘五百徒。
都来些子事,焉用尔区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南粤:古地名,指广东地区。老卢: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敬仰的人物。
拈不起:形容无法把握或忽视。
本来无:指事物本性为空,或者无需执着。
匍匐:爬行,这里形容长途跋涉。
披攘:带领,指挥。
区区:谦辞,表示不重要或微不足道。
翻译
一条江水流经南粤大地,高人怀念着老卢。为何无法拿起,只因它本就空无一物。
历经长途跋涉三千多里,带领五百人奋力前行。
这些事情,哪里需要你这小小的角色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游历和怀旧之情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无奈。首句“一水透南粤”,以广阔的水面勾勒出南方风光的轮廓,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心中的深邃和开阔。接着“高人忆老卢”则显露出诗人对于古代高洁人物的怀念,可能是对历史上的某位德高望重之人的缅怀。
中间两句“如何拈不起,只为本来无”,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诗人面对眼前的景象,却无法触摸到内心深处的渴望,因为那些美好的东西原本就不存在,或者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末尾两句“匍匐三千里,披攘五百徒”描绘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景象和壮观的场面。诗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心灵的扩张和对自由的向往。最后“都来些子事,焉用尔区区”,则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把世间纷争琐碎之事看得轻松,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物,也不再去计较。
整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联想,以及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