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有鬼物,凭之不自知
出处:《秋愁芦塘道中作》
清 · 国梁
弱岁爱秋爽,不知秋气悲。
屈宋倡哀怨,艺林多微词。
中年渐知味,古人非吾欺。
经今将半百,百感丛幽私。
揽衾中夜起,非为生别离。
无故坐嗟叹,非关老与卑。
有事忽如忘,无事或不怡。
迩来日迈征,贸贸驹隙驰。
秋亦不暇问,悲亦不暇思。
只有梦境恶,乱线不可治。
中肠忽怦怦,冲心寒一丝。
此间有鬼物,凭之不自知。
安得长迈征,兼无梦寐时。
屈宋倡哀怨,艺林多微词。
中年渐知味,古人非吾欺。
经今将半百,百感丛幽私。
揽衾中夜起,非为生别离。
无故坐嗟叹,非关老与卑。
有事忽如忘,无事或不怡。
迩来日迈征,贸贸驹隙驰。
秋亦不暇问,悲亦不暇思。
只有梦境恶,乱线不可治。
中肠忽怦怦,冲心寒一丝。
此间有鬼物,凭之不自知。
安得长迈征,兼无梦寐时。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国梁的《秋愁芦塘道中作》描绘了诗人中年时期的秋日感受和内心世界。首句“弱岁爱秋爽”表达了年轻时对秋日凉爽的喜爱,但随后笔锋一转,“不知秋气悲”,揭示出随着年龄增长,对秋天的悲凉有了更深的理解。诗人引用屈原和宋玉的哀怨诗篇,感叹文坛中的哀伤情绪,意识到古代诗人并非故意夸大其词。
“中年渐知味,古人非吾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滋味的理解,承认自己以前可能误解了古人的感慨。接下来,诗人感慨岁月匆匆,“经今将半百,百感丛幽私”,五十岁的他,心中充满各种复杂的情感,夜晚辗转反侧,不是因为生死离别,而是无端的嗟叹和忧虑。
“揽衾中夜起,无故坐嗟叹,非关老与卑”描述了诗人深夜醒来,无缘由地叹息,这并非因年老体衰,而是生活琐事带来的困扰。诗人感叹时光飞逝,“迩来日迈征,贸贸驹隙驰”,连询问秋天和悲伤都无暇顾及。然而,最令他不安的是梦境中的混乱,如同乱麻一般无法理清。
最后,诗人直抒胸臆:“中肠忽怦怦,冲心寒一丝”,心中的不安如同一股冷意直刺心扉,他怀疑自己身处的环境中有无形的威胁,却无法明了。他渴望能长久摆脱这种状态,连梦境都不再扰人心绪。“安得长迈征,兼无梦寐时”表达了他对平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