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封殖不贪千户富,依栖可慰一生贫全文

封殖不贪千户富,依栖可慰一生贫

宋 · 林季仲
手种琅玕照眼新,老来深寄五湖身。
连宵留得枝间月,邀我同为物外人。
封殖不贪千户富,依栖可慰一生贫
武夫称谓殊粗俗,却恨樊川语未亲。

注释

琅玕:古代神话中的美玉,这里指树木。
五湖:泛指江湖,隐逸之地。
枝间月:夜晚停留在树枝间的月光。
物外人:超脱尘世的人,隐士。
封殖:种植、培育。
千户富:极尽奢华的财富。
依栖:依靠、栖息。
樊川:地名,唐代诗人杜甫曾居于此,此处代指诗人的理想或高雅之言。

翻译

亲手种植的琅玕树光彩照人,年老时深深寄托于江湖生涯。
整夜留住枝头的月光,邀请我一同成为超脱世俗之人。
我不贪求千户豪富,只要有栖息之处就能慰藉一生贫困。
武夫的称呼实在粗鲁,只遗憾未能更亲近樊川的话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季仲所作的《移竹次林英伯韵四首(其三)》。诗中,诗人以移竹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手种琅玕照眼新"描绘了亲手种植的竹子青翠欲滴,如同美玉般耀眼,给人以清新之感。"老来深寄五湖身"则流露出诗人年事已高,希望能像范蠡那样退隐江湖,享受自由的生活。

"连宵留得枝间月,邀我同为物外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与竹子共度夜晚,仿佛成为超脱世俗的隐者,享受着宁静与自然的陪伴。"封殖不贪千户富,依栖可慰一生贫"表明诗人不追求世俗的富贵,认为竹子的生长可以给他精神上的满足,使他的生活贫困而心满意足。

最后两句"武夫称谓殊粗俗,却恨樊川语未亲",诗人批评了世俗之人对隐士的粗鄙称呼,表达了对古代隐士如王维(字摩诘,世称“樊川先生”)那种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境界的仰慕和未能亲身亲近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