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眉睫间,不见离别情
今代朱伯厚,勇去投簪缨。
津津眉睫间,不见离别情。
问之何能尔,内重外物轻。
声利诱一世,漏尽犹夜行。
岂不厌逐逐,无由息营营。
若人著眼高,不受世网撄。
奋身许国久,艰险亦饱更。
乘传上蚕丛,拥旄到龙廷。
中朝豹尾班,讵可欠老成。
一旦念丘园,拂衣即遐征。
君相虽贪贤,欲留终不能。
班以内阁奥,秩之閒馆清。
皖山插天翠,淮水到海平。
婆娑山水间,可筑半隐亭。
鸡豚入新社,鸥鹭寻旧盟。
收身谢危机,至此全脩名。
嗟我为糊口,偃蹇侵颓龄。
仰羡冥鸿高,俯惭晓猿惊。
青山不负约,行矣谋归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觚棱:宫殿的屋檐。浮鹢:装饰有鹢鸟图案的船。
投簪缨:辞官离职。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
津津:分明的样子。
眉睫:眼睛。
内重外物轻:内心重视精神,看淡物质。
漏尽:夜深。
夜行:夜晚还在忙碌。
厌逐逐:厌倦追逐。
无由:无法。
世网:世俗的罗网。
撄:缠绕。
乘传:乘坐驿站车马。
蚕丛:古蜀国名。
豹尾班:朝廷中的职位。
班:官位。
老成:资深官员。
丘园:田园。
遐征:远行。
奥:深处。
秩:官阶。
閒馆:清静的馆舍。
插天翠:插入天空的翠绿。
淮水到海平:淮河入海。
半隐亭:半隐居的亭子。
鸡豚:鸡和猪。
鸥鹭:水鸟。
盟:旧友。
收身:退隐。
危:危险。
全脩名:保全名誉。
糊口:维持生计。
偃蹇:困顿。
颓龄:衰老的年龄。
冥鸿:高飞的大雁。
晓猿:清晨的猿猴。
不负约:不违背约定。
谋归耕:计划归隐耕田。
翻译
曙光照在觚棱之上,浮鹢离开都城远离。当代朱伯厚,勇敢地放下官帽和带子,选择离去。
离别之情隐藏在他们的眼睑下,难以察觉。
为何如此?内心重视内在,对外物看轻。
声名利禄诱惑着世人,即使夜深也还在前行。
难道不厌倦追逐,但无法停止忙碌。
若眼界开阔之人,不会被世俗束缚。
长久以来,他为国家付出,经历艰难险阻。
乘坐驿站车马,直至蜀地龙庭任职。
朝廷中需要资深的官员,他的位置不可缺失。
一旦怀念田园生活,便毅然远行。
虽然君相渴望留下他,最终还是无法挽留。
他在内阁深处任职,馆舍清闲。
安徽的山峦直插云天,淮河直通大海。
在这山水之间,可以建造一座半隐居的亭子。
鸡豚欢聚新社,鸥鹭寻找旧时伙伴。
他退隐以保全名声,避开危险。
我为生计奔波,岁月已显老态。
仰望高飞的大雁,低头自愧不如晨猿。
青山如约,是时候回去耕田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朋友离别之情,以及对其人格和事业的赞美。开篇“觚棱挂晓日,浮鹢违都城”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早晨离别的情景。“今代朱伯厚,勇去投簪缨”指的是诗中的人物朱大卿,意志坚定,勇往直前。随后的“津津眉睫间,不见离别情”则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淡漠,显示出人物内心的坚韧和超脱。
接下来的“问之何能尔,内重外物轻”进一步揭示了朱大卿的人格特质:能够在纷扰复杂的世事中保持内心的沉稳与宁静,轻视外界的诱惑。诗中的“声利诱一世,漏尽犹夜行”则描绘出他不为虚名浮利所动摇,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和追求。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无法完全避免世间的纠缠与牵绊。诗中的“岂不厌逐逐,无由息营营”表达了对这种境遇的无奈感慨。而“若人著眼高,不受世网撄”则再次强调了朱大卿超脱世俗,追求更高理想的人生态度。
诗歌中的“奋身许国久,艰险亦饱更。乘传上蚕丛,拥旄到龙廷”展示了他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紧接着,“中朝豹尾班,讵可欠老成”则指出了他在仕途上的地位和威望,以及对其人格的赞誉。
但即便如此,诗中的主人公也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一旦念丘园,拂衣即遐征”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人生的渴望。然而,“君相虽贪贤,欲留终不能”则显示出外界对于他的牵绊与限制。
最后一段“班以内阁奥,秩之閒馆清。皖山插天翠,淮水到海平”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婆娑山水间,可筑半隐亭。鸡豚入新社,鸥鹭寻旧盟”则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朱大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世界中的挣扎与超越。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人生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体会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