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出处:《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宋 · 苏轼
馀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
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将之湖州戏赠莘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
"馀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这里,诗人以一个侧耳倾听的姿态,传达了他对吴兴地区风光的赞美之情。"馀杭"即今浙江湖州一带,这里被描绘成一个山水环绕的幽窟,而"仄闻"则表明诗人以一种倾听的姿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清绝。
"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这两句描写了冬日的景象。湖中的橘树被薄霜覆盖,而溪上的苕花则如同飘落的雪花一般。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受。
"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这两句写的是春天的景象和食物。"顾渚茶芽白于齿"可能是形容新发的茶芽洁白而细腻,而"梅溪木瓜红胜颊"则描绘了木瓜的红润,甚过脸颊之色。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春日佳肴的欣赏。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这里写的是孩子们在玩耍,他们做的脍(一种食物)几乎要飞起来了,而尚未离去,便开始讲述着他们对美食的渴望和口水直流的情形。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这两句涉及到了历史人物谢安和诗人杜牧。谢安在地方做官时间较长,而杜牧则因寻找春天的美景而晚了一步。这两句可能是在讨论某种情境或故事,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
"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
这最后两句则是写给莘老的戏赠之词。"鬓丝"指的是年迈之人头发稀少,只适合安静地对着禅榻沉思,而"湖亭不用张水嬉"则表明在湖边的亭子里,不需要像张生那样用水嬉戏。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生活态度的推荐。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