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若也向此提撕,却成土上加泥全文

若也向此提撕,却成土上加泥

出处:《为僧作真赞
宋 · 李之仪
虎头燕颔,将军之相。
雪桧霜松,山僧之容。
以是而见,胡来汉现。
捩转面目,瞻之不足。
盛哉七百聚徒,何殊在网之鱼。
若也向此提撕,却成土上加泥

鉴赏

这首诗《为僧作真赞》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对“虎头燕颔”、“雪桧霜松”的形象描绘,巧妙地将僧人的外貌与内在精神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

首先,“虎头燕颔,将军之相”,诗人以“虎头燕颔”这一形象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外貌特征,既展现了其威严庄重的一面,又暗示了其内在的坚韧与勇猛,如同一位英勇的将军。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形象感,也寓意着僧人虽身处佛门,但内心仍保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接着,“雪桧霜松,山僧之容”,诗人进一步通过“雪桧霜松”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将僧人的形象与自然界的坚毅生命相融合,象征着僧人如同这些历经风霜而不倒的松树一般,具有超凡脱俗、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自然与僧人精神的契合,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深化了对僧人形象的理解。

“以是而见,胡来汉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形象的一种独特见解,即无论来自何方,僧人都能展现出其内在的坚定与智慧,如同“胡来汉现”一般,体现了僧人超越地域、文化的普遍性与共通性。

“捩转面目,瞻之不足”,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捩转面目”这一形象化的表达,强调了僧人形象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让人在欣赏中不断发现新的层面,难以满足于单一的观感,体现了对僧人形象深入探索的渴望。

“盛哉七百聚徒,何殊在网之鱼”,这句话通过类比,将僧人聚集的众多弟子比作“在网之鱼”,既赞美了僧人能够吸引众多信徒的非凡魅力,也暗示了僧人教导和影响众生的深远意义。

最后,“若也向此提撕,却成土上加泥”,这句诗表达了如果僧人能够继续引导和启迪众生,那么他的影响力将会更加深远,如同在泥土上添加一层更厚的泥土,使根基更加稳固。这里蕴含着对僧人继续发挥其精神引领作用的期待和祝愿。

综上所述,《为僧作真赞》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不仅描绘了僧人的外在形象,更揭示了其内在的精神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僧人及其所代表的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