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时过君铜驼陌,门巷深僻无轮蹄
吾尝阅视得而有,惜不自用长提携。
前时过君铜驼陌,门巷深僻无轮蹄。
呼儿烹茶酌白酒,陶器自称藿与藜。
爱君居贫趣閒放,一语不涉青云梯。
嗟予都城走尘土,日远樽杓愁盐齑。
缄封不启置墙角,顿撼时作琼瑶嘶。
争如特寄邵高士,书帙几杖同幽栖。
荷锄剩治田间秽,抱瓮勤灌园蔬畦。
明年春酒或共酌,为我扫石临清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宝刀:锋利的宝刀。春泥:比喻轻松自如。
青玻璃:形容器物晶莹剔透。
阅视:观赏。
提携:携带。
铜驼陌:地名,可能暗示环境清静。
陶器:朴素的日常用品。
藿与藜:泛指粗食。
青云梯:比喻升官之路。
尘土:比喻忙碌的生活。
盐齑:腌菜。
缄封:密封的信件。
琼瑶嘶:形容玉质器皿的悦耳声音。
邵高士:品格高尚的隐士。
幽栖:隐居。
荷锄:扛着锄头。
抱瓮:抱着水罐。
扫石:清理石头。
清溪:清澈的小溪。
翻译
锋利的宝刀切石像春泥般轻松,精细雕刻成的器皿如青色玻璃般晶莹。我曾有幸观赏过这样的珍品,可惜自己不用,只能长久地珍藏。
之前拜访你时,经过铜驼陌那条路,你的门巷深邃安静,不见车马喧嚣。
唤来孩子煮茶斟上白酒,你用陶器盛着粗茶淡饭,生活简朴。
我欣赏你身处贫困却心境悠闲,言语间没有追求功名的痕迹。
我在这都城中奔波劳累,每日远离美酒,只愁饭菜无味。
这封未拆的信件被我放在墙角,偶尔响起的碰撞声仿佛玉质鸣响。
不如特意寄给高雅的邵先生,让他在书斋中与书籍、拐杖相伴。
你扛着锄头清理田间的杂草,勤快地用水罐灌溉菜园。
到了明年春天,或许我们能一起在清澈溪边品酒赏花。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态度的表达。开篇“宝刀切石如春泥,雕剜成器青玻璃”两句,描绘了精美的茶酒器皿,通过宝刀雕刻石头,制成仿佛青色玻璃般的器物,展现了工艺的精湛和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赏识。
接着,“吾尝阅视得而有,惜不自用长提携”表达了诗人虽然拥有这些美好的器皿,但并不常用,只是偶尔欣赏,这种珍惜之情跃然纸上。下文“前时过君铜驼陌,门巷深僻无轮蹄”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诗人曾经路过友人的家,那里环境幽静,门前没有车马喧哗。
“呼儿烹茶酌白酒,陶器自称藿与藜”一段,通过孩子们煮茶斟酒的情景,以及对陶器的欣赏,展示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这里的“ 藿与藜”指的是野草,象征着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
中间部分“爱君居贫趣閒放,一语不涉青云梯”表达了对朋友的了解和尊重,诗人欣赏朋友清贫而自在的生活态度,并且不谈论功名利禄,这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令人敬佩。
“嗟予都城走尘土,日远樽杓愁盐齑”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都城繁华却充满尘土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结尾部分“缄封不启置墙角,顿撼时作琼瑶嘶。争如特寄邵高士,书帙几杖同幽栖”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心意通过书信的形式送给远方的朋友,而这些书信就像是在深山中共同隐居的友情象征。
最后,“荷锄剩治田间秽,抱瓮勤灌园蔬畦。明年春酒或共酌,为我扫石临清溪”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朋友的邀请,希望来年春天能够一起品尝美酒,并为此扫清小溪旁的石头,准备迎接那一天。
整首诗通过对器物、自然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的一种期待与珍惜,以及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