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用思秉烛,扶桑有清晖全文

不用思秉烛,扶桑有清晖

出处:《早觉有感
唐 · 吕温
东方殊未明,暗室虫正飞。
先觉忽先起,衣裳颠倒时。
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
不用思秉烛,扶桑有清晖

拼音版原文

dōngfāngshūwèimíngànshìchóngzhèngfēi
xiānjuéxiānshangdiāndǎoshí

yándōnghánlòucháng
yòngbǐngzhúsāngyǒuqīnghuī

注释

东方:指日出的方向。
殊:特别,异常。
暗室:光线不足的房间。
虫正飞:昆虫在黑暗中活动。
先觉:突然醒来。
颠倒:混乱,不整齐。
严冬:极度寒冷的冬季。
寒漏长:寒冷的夜晚显得更长。
如何其:怎么样,形容对夜晚的疑问。
秉烛:手持蜡烛照明。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处,象征太阳。
清晖:明亮的光辉,这里指太阳的光芒。

翻译

东方天还没亮,暗室里的虫子正在飞舞。
我突然醒来,穿衣时有些手忙脚乱。
严冬时节,夜晚格外漫长,今夜会怎样呢?
不必再想着点亮蜡烛,因为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带来了清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的场景,诗人在清晨未明之际就已经醒来。"东方殊未明,暗室虫正飞"表达了这种幽静而微妙的情境,其中“东方”指代黎明前的黑暗,“殊未明”强调天色还未亮,“暗室”则是诗人居住的空间,而“虫正飞”则透露出夜深人静之时,昆虫也开始活动起来。

"先觉忽先起,衣裳颠倒时"展现了诗人的早醒和急促的动作。这里的“先觉”意味着比常人更早地醒来,而“忽先起”则表达了一种突然之间的行动,“衣裳颠倒时”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黑暗中匆忙穿衣的情景,给人一种急促和混乱的感觉。

"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则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漫长而寒冷之夜的无奈与困惑。"严冬"指的是冬天的严酷,“寒漏”是古代计时器中滴水的声音,这里的“长”字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拖沓和漫长的感觉。

最后一句“不用思秉烛,扶桑有清晖”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不用思秉烛"意味着没有必要去思考或使用蜡烛,因为已经有了光源,“扶桑”指的是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有清晖”则预示着新的希望与明亮即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在严冬清晨独自醒来的孤独感受以及期待新的一天到来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