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好颜色,一雨竟陈暗
出处:《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其八》
宋 · 陈傅良
政应违众好,可忍负幽探。
以兹落南雅,蜂蝶独遗憾。
岂无好颜色,一雨竟陈暗。
谁知岁寒姿,可久非可暂。
以兹落南雅,蜂蝶独遗憾。
岂无好颜色,一雨竟陈暗。
谁知岁寒姿,可久非可暂。
注释
政:政治。应:应当。
违:违背。
众:大众。
好:喜好。
可:怎能。
忍:忍心。
负:辜负。
幽:深藏不露。
探:探索。
兹:此。
落:贬至。
南雅:南方偏远之地。
蜂蝶:蜜蜂和蝴蝶。
岂:难道。
无:没有。
颜色:外表。
一雨:一场雨。
竟:全然。
陈暗:黯淡失色。
岁寒:严冬。
姿:姿态。
可久:可以长久。
非:而非。
暂:一时。
翻译
政治应当违背大众喜好,怎能忍心辜负深藏不露的探索。因此被贬至南方偏远之地,连蜜蜂蝴蝶都为此感到惋惜。
难道没有美丽的外表吗?一场雨后却全然黯淡失色。
又有谁知道,它在严冬的姿态,是可以长久而非一时的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中的第八首。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梅花独特品质的赞美。"政应违众好,可忍负幽探",意味着梅花选择在众人不喜的冬季开放,展现出坚韧的个性和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以兹落南雅,蜂蝶独遗憾",通过蜜蜂蝴蝶的遗憾,凸显了梅花孤芳自赏的高洁。
"岂无好颜色,一雨竟陈暗",描述了梅花即使遭受雨水打击,颜色依然保持鲜艳,但并未因此而炫耀,反而显得更加深沉内敛。"谁知岁寒姿,可久非可暂",诗人强调了梅花在严冬中持久绽放的坚韧之美,这种美并非一时的绚丽,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在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寓言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坚持自我、不畏困难精神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