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一九一》
唐 · 寒山
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
二三馀干在,千万斧刀痕。
霜凋萎疏叶,波冲枯朽根。
生处当如此,何用怨乾坤。
二三馀干在,千万斧刀痕。
霜凋萎疏叶,波冲枯朽根。
生处当如此,何用怨乾坤。
注释
摧残:严重破坏,伤害。干在:残留的树干。
斧刀痕:被斧头砍过的痕迹。
霜凋:霜冻使……凋落。
怨:抱怨,责怪。
乾坤:天地,这里泛指自然环境。
翻译
昨天我见到河边的树木,遭受摧残的程度无法形容。只剩下两三株残存的树干,上面布满了千万道斧砍的痕迹。
霜冻使稀疏的叶子凋零,河水冲击着枯朽的树根。
生长在这里就应该如此,何必去埋怨天地间的无常。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哀愁和无奈情绪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河边树木的凋零,传递出一种自然界被摧毁、生命力被破坏的景象。"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一句直接了当地表达了这种破败不堪的状况。接下来的"二三馀干在,千万斧刀痕"则通过对时间流逝和外力伤害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树木经历了长久的摧残,留下了无数的创伤。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不仅停留在悲哀之中。随着"霜凋萎疏叶,波冲枯朽根"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无常与生命力的脆弱。但最后的"生处当如此,何用怨乾坤"却展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接受和超然。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好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不必过分哀怨。
整首诗通过对河边树木的描写,抒发了对生命脆弱、时光流逝以及面对现实无奈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与接受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