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出处:《二月二十九日作》
宋 · 吴则礼
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屋头:房屋的顶部。澜翻:形容鸟鸣声嘈杂。
布谷:一种鸟,叫声类似布谷,提醒农时。
惊怪:惊讶疑惑。
儿童:小孩子。
饧粥:糖粥,古代的一种甜食。
争向:争相前往。
衡门:简陋的门,代指农家。
插柳条:习俗中插柳表示迎接春天或庆祝丰收。
老子:对长者的尊称,这里指家中长辈。
炊熟:做饭做好,食物煮熟。
翻译
屋檐下布谷鸟鸣叫,孩子们惊奇地询问糖粥的声音。他们争先恐后地跑到简陋的门前插上柳枝,只为让老人们知道饭已煮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田园景象,透露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与热爱。"屋头澜翻闻布谷",屋顶上的水波荡漾,听得见远处农夫播种的声音,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惊怪儿童问饧粥",孩子们对煮饭的过程充满好奇,他们询问着是否已经熟了,这不仅展现了乡土生活的宁静与温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纯真孩童世界的观察和喜爱。
"争向衡门插柳条",人们竞相在门前插上柳枝,以此作为节庆的标志。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遵循,更是对新生的期待与庆祝。"要遣老子知炊熟",通过这样的动作,告知年迈的父亲饭菜已经煮好了。这句话中流露出的是家庭间的情感交流和团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节日的喜悦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田园诗人对于平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