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无画手王摩诘,貌取中宵一段愁
出处:《和人 其一》
宋 · 李洪
杨柳疏疏已报秋,月华如水浸阶头。
惜无画手王摩诘,貌取中宵一段愁。
惜无画手王摩诘,貌取中宵一段愁。
注释
杨柳:指春天的柳树,这里借以象征初秋的凉意。疏疏:稀疏不密的样子。
秋:秋季。
月华:月光。
浸:浸润,照耀。
阶头:台阶上。
画手:擅长绘画的人,此处指能描绘美景的诗人。
王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以其诗画俱佳著称。
貌取:描绘,表现。
中宵:半夜,深夜。
一段愁:深深的忧愁或思绪。
翻译
杨柳稀疏的枝条已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明亮如水的月光洒在台阶之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名为《和人(其一)》。从这四句来看,诗人通过描绘秋天杨柳疏疏和月华如水的景象,抒发了对画家王摩诘技艺的赞美以及自己内心的一份惆怅。
首句“杨柳疏疏已报秋”表明秋天已经到来,杨柳的叶子稀疏,预示着季节的更迭。这里的“报秋”指的是树木开始变黄,宣告秋季的到来。
接着,“月华如水浸阶头”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明亮的月光仿佛流动的水一般,轻柔地洒在台阶上。这两句构建了一个清冷而宁静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秋夜美景的赞赏。
第三句“惜无画手王摩诘”表露了诗人对于画家王摩诘技艺的推崇。这里的“惜无”意味着遗憾,“画手”指的是高超的绘画技巧,而“王摩诘”则是唐代著名画家,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自己如果拥有像王摩诘那样的画艺该有多好。
最后一句“貌取中宵一段愁”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夜深人静时分(中宵),诗人不禁产生了一份难以言说的忧愁。这“一段愁”既可能是对自己未能拥有高超画艺的遗憾,也可能是对生活其他方面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秋夜景色和对古代画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尽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