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三年眼欲枯,邈绵宁忍忘中都
出处:《送韩德夫绣衣南还天长展墓》
明 · 朱诚泳
泣血三年眼欲枯,邈绵宁忍忘中都。
輶车带月过金陡,清节凝霜照玉壶。
官道好山随去马,故园宰树惨啼乌。
昼游况是人生愿,料得心情异二苏。
輶车带月过金陡,清节凝霜照玉壶。
官道好山随去马,故园宰树惨啼乌。
昼游况是人生愿,料得心情异二苏。
鉴赏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送韩德夫绣衣南还天长展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德夫深深的离别之情和对其家乡思念的哀伤。首句“泣血三年眼欲枯”描绘了韩德夫长期的悲痛,仿佛泪水已耗尽,形象生动。"邈绵宁忍忘中都"进一步强调他对中都(可能指京城)的难以割舍。
"輶车带月过金陡"写出了韩德夫夜晚出行的情景,月光与道路的艰辛相映,暗示旅途的孤寂。"清节凝霜照玉壶"则以清冷的节气和晶莹的玉壶比喻韩德夫的高洁品格,即使在凄凉的环境中也保持其节操。
"官道好山随去马"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好山如伴行,但实际上是友人的孤单背影。"故园宰树惨啼乌"借乌鸦的哀鸣表达对故园的深深怀念,以及对韩德夫离去后家园空寂的想象。
最后两句"昼游况是人生愿,料得心情异二苏",诗人推测韩德夫在白天游览旧地时,心境或许不同于苏轼的乐观豁达,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