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大一统,地域跨八埏
出处:《送淳安括田省委贾都事》
宋 · 何梦桂
白马何方来,青丝红锦鞯。
手持省府檄,身著从事衫。
分麾莅属邑,衔命司括田。
一见为鸾凤,不肯为鹰鹯。
视民如有疾,见客似无官。
疲民得贾父,僻壤戴苏天。
群情有欲愬,百口难具宣。
君来五阅月,熟察民颠连。
严为浙偏垒,淳在严万山。
按图览舆地,邑境若斗然。
一分布阡陌,九分奠山川。
垦亩杂沙砾,斸土见水泉。
桑不给茧丝,农不供粥饘。
耕凿地力尽,租税民用殚。
江南享有国,钱塘馀百年。
地偏费实浩,额外赋益繁。
和买非正绢,茶役皆赢钱。
民穷未忍死,上慈政令宽。
三年输未足,一榜逋悉蠲。
遗黎戴白叟,尚能话兴元。
天朝大一统,地域跨八埏。
中邦定成赋,远氓均受廛。
吁嗟天地仁,岂使雨露偏。
君归勿委蛇,禁中需牧颇。
愿言述民劳,海表同恩波。
相彼西人好,东人争奈何。
手持省府檄,身著从事衫。
分麾莅属邑,衔命司括田。
一见为鸾凤,不肯为鹰鹯。
视民如有疾,见客似无官。
疲民得贾父,僻壤戴苏天。
群情有欲愬,百口难具宣。
君来五阅月,熟察民颠连。
严为浙偏垒,淳在严万山。
按图览舆地,邑境若斗然。
一分布阡陌,九分奠山川。
垦亩杂沙砾,斸土见水泉。
桑不给茧丝,农不供粥饘。
耕凿地力尽,租税民用殚。
江南享有国,钱塘馀百年。
地偏费实浩,额外赋益繁。
和买非正绢,茶役皆赢钱。
民穷未忍死,上慈政令宽。
三年输未足,一榜逋悉蠲。
遗黎戴白叟,尚能话兴元。
天朝大一统,地域跨八埏。
中邦定成赋,远氓均受廛。
吁嗟天地仁,岂使雨露偏。
君归勿委蛇,禁中需牧颇。
愿言述民劳,海表同恩波。
相彼西人好,东人争奈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地方上任后,深入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并努力解决农村的土地分配和税收问题。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如白马、青丝红锦鞍,以及从事衫等,形象地描绘了官员的高贵与其职责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一见为鸾凤,不肯为鹰鹯”表达了对官员品行的高度评价,而“视民如有疾,见客似无官”的句子则展现了官员对于百姓和来访者的关怀与平等态度。接下来的几句,“疲民得贾父,僻壤戴苏天”及“君来五阅月,熟察民颠连”,进一步描绘了官员的仁心与其对地方情况深入了解的情况。
诗中的地理描述,如“严为浙偏垒,淳在严万山”、“按图览舆地,邑境若斗然”等,展示了官员对于土地资源的掌握和管理。随后的“一分布阡陌,九分奠山川”则提到了田土的分配问题,而“桑不给茧丝,农不供粥饘”、“耕凿地力尽,租税民用殚”等句,则揭示了当时农业生产和赋税制度所带来的困难。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江南的繁荣历史,以及钱塘地区百年的繁华。这与“地偏费实浩,额外赋益繁”及“和买非正绢,茶役皆赢钱”的句子相呼应,反映了地方经济发展与税收制度之间的矛盾。
诗中最后几句,“三年输未足,一榜逋悉蠲”、“遗黎戴白叟,尚能话兴元”,表达了官员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回顾。而“天朝大一统,地域跨八埏”则展现了国家的统一与疆域的广阔。随后,“中邦定成赋,远氓均受廛”,诗人再次强调了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对边远地区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官员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以及对于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刻洞察。同时,诗中的语言运用、意象塑造都极具古典诗词的韵味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