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居贫家,此景颇自适
出处:《中秋醉后偶作》
元 · 柯九思
虞渊日沈群动息,露点苍苔鬼工泣。
纤尘不染堪舆清,秋水无痕湛晴碧。
初若照胆镜,飞上天一璧。
又如骊龙珠,跳出沧海窟。
冷光透体骨髓凝,灏气侵人毛发立。
年年中秋事行理,孤馆残灯滞他邑。
今岁居贫家,此景颇自适。
持杯向月月堕酒,举酒长吞月随入。
酒到胸中飞火车,月入诗肠□冰汁。
眼花忽见仙人来,笑语欣然若相识。
长笛叫虚寒,馀响裂岩石。
搔首于两间,今夕复何夕?云中老桂飘古香,树影婆娑印蟾璧。
天风忽吹散,人月两俱失。
玉山倒入无何乡,雄鸡声里东方白。
纤尘不染堪舆清,秋水无痕湛晴碧。
初若照胆镜,飞上天一璧。
又如骊龙珠,跳出沧海窟。
冷光透体骨髓凝,灏气侵人毛发立。
年年中秋事行理,孤馆残灯滞他邑。
今岁居贫家,此景颇自适。
持杯向月月堕酒,举酒长吞月随入。
酒到胸中飞火车,月入诗肠□冰汁。
眼花忽见仙人来,笑语欣然若相识。
长笛叫虚寒,馀响裂岩石。
搔首于两间,今夕复何夕?云中老桂飘古香,树影婆娑印蟾璧。
天风忽吹散,人月两俱失。
玉山倒入无何乡,雄鸡声里东方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壮丽景象与诗人醉后的独特感受。开篇“虞渊日沈群动息,露点苍苔鬼工泣”,以日落月升、露珠滴落的自然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接着,“纤尘不染堪舆清,秋水无痕湛晴碧”两句,通过纯净的天空和清澈的秋水,展现了中秋之夜的清朗与宁静。
“初若照胆镜,飞上天一璧。又如骊龙珠,跳出沧海窟”运用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镜子、璧玉和龙珠,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明亮与美丽。接下来,“冷光透体骨髓凝,灏气侵人毛发立”则通过细腻的感受,表现了月光的寒冷与深邃,以及对人的影响。
“年年中秋事行理,孤馆残灯滞他邑。今岁居贫家,此景颇自适”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感慨,以及在贫困中的自我安慰。接下来的“持杯向月月堕酒,举酒长吞月随入。酒到胸中飞火车,月入诗肠□冰汁”则展现了诗人饮酒赏月的情景,以及由此激发的创作灵感。
“眼花忽见仙人来,笑语欣然若相识。长笛叫虚寒,馀响裂岩石”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的幻觉,仿佛遇见仙人,与之交谈,并吹奏长笛,余音绕梁。最后,“搔首于两间,今夕复何夕?云中老桂飘古香,树影婆娑印蟾璧。天风忽吹散,人月两俱失。玉山倒入无何乡,雄鸡声里东方白”则以自然界的变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最终在晨光中结束了这一夜的奇遇。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诗人的独特体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