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便豳公国,旌旗拥将坛
出处:《送郑推官赴邠州 其一》
宋 · 司马光
形便豳公国,旌旗拥将坛。
秦云低落日,塞树怯春寒。
草檄无留思,投壶不废欢。
还应笑黄卷,寂寂守儒官。
秦云低落日,塞树怯春寒。
草檄无留思,投壶不废欢。
还应笑黄卷,寂寂守儒官。
注释
形便:适宜。豳公国:古代诸侯国名,这里泛指某个有军事意义的地方。
旌旗:旗帜,代指军队。
将坛:将帅的讲坛或阅兵台。
秦云:秦地的乌云,秦地可能指秦国或者相关地区。
落日:夕阳。
塞树:边塞地区的树木。
怯:畏惧,害怕。
草檄:起草军事文书。
留思:深思熟虑。
投壶:古代的一种宴饮游戏。
还应:应当,料想。
黄卷:泛指古籍,尤其是儒家经典。
寂寂:寂静无声,形容清静。
儒官:儒生担任的官职。
翻译
适宜于豳公的国家,军旗簇拥着将坛。秦地的乌云笼罩着落日,边塞的树木畏惧春寒来临。
起草檄文没有留下深思,投壶游戏也未停止欢乐。
想必会嘲笑那些黄卷书斋,默默无闻地做儒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送郑推官赴邠州(其一)》。诗中描述了送别之情和对朋友的思念。
“形便豳公国,旌旗拥将坛。”开篇即以壮丽的画面展现出送别的场景,"形便"指的是边塞的险要之地,"豳公国"应是指古代的一个地方名,而"旌旗拥将坛"则描绘出军事行动的紧张气氛。
“秦云低落日,塞树怯春寒。”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萧瑟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秦云"指的是秦地的云彩,而"低落"则表明天气阴沉,接着"塞树"和"春寒"更增添了边关的孤寂与寒冷。
“草檄无留思,投壶不废欢。”这两句诗转而描写朋友间的情谊和欢乐时光。"草檄"可能指的是野外的宴席,而"无留思"则表达了对往事的缅怀之情;"投壶"是古代的一种酒令游戏,"不废欢"说明即便是在离别的时候,也依然保持着乐融融的气氛。
“还应笑黄卷,寂寂守儒官。”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期许。"还应笑"可能是指继续以书卷自娱,而"黄卷"则代表着古籍典故;"寂寂守儒官"则形象地描绘出文人墨客在冷清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职责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自然景观和人际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学问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