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轻聚散,曾笑客思乡
出处:《十二月二十八夜至此怅然继和》
宋 · 苏泂
病马犹依枥,饥鸿更著行。
深宵风雨后,万里道途长。
骨立难看镜,愁来怕举觞。
少年轻聚散,曾笑客思乡。
深宵风雨后,万里道途长。
骨立难看镜,愁来怕举觞。
少年轻聚散,曾笑客思乡。
注释
病马:形容马病弱。枥:马厩。
饥鸿:饥饿的鸿雁。
更著行:更加孤单地飞翔。
深宵:深夜。
风雨后:风雨之后。
万里:极远的距离。
道途长:道路漫长。
骨立:形容人极度消瘦。
难看镜:难以照见镜子。
愁来:忧愁时。
举觞:举杯饮酒。
少年:年少时期。
轻聚散:轻易地相聚又离散。
曾笑:曾经笑谈。
客思乡: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翻译
病弱的马依然留在马厩,饥饿的鸿雁更加孤单地飞翔。深夜风雨过后,前方的道路漫长无垠。
瘦骨嶙峋难以照见镜子,忧愁时害怕举杯饮酒。
年少时朋友相聚又离散,那时曾笑谈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情感氛围。开篇“病马犹依枥,饥鸿更著行”两句,以病弱的马和挨着篱笆寻找食物的雁鸟来比喻诗人的境况,表现出一种无力和困顿之感。接着“深宵风雨后,万里道途长”通过夜晚的风雨和遥远的道路,增添了环境的荒凉与旅途的艰辛,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第三句“骨立难看镜,愁来怕举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哀之情。诗人面对着镜子,看到的是瘦弱的自己,这种形象上的苍白无力,更是心理上的自卑与忧伤。而“愁来怕举觞”,则表明了诗人即使想借酒浇愁,也感到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绪。
最后两句“少年轻聚散,曾笑客思乡”通过对往昔聚会的回忆和对远方家园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友情淡薄以及归属感的深切思考。这也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怀旧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境遇的无奈、青春易逝的哀愁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诗中充满了悲凉与感慨,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