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全文

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

出处:《古诗赠兴宗
宋 · 司马光
穷达有常分,得丧难豫言。
古今浩茫茫,倚伏安可原。
轩裳彼自荣,举俗同崩奔。
锱铢校重轻,冰火殊凉温。
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
度矩苟不愆,宠辱徒喧喧。
有如清济流,横贯长河浑。
景公马千驷,南面雄东藩。
陶青刘舍徒,位为丞相尊。
当时非不显,磨灭何足论。
颜回在陋巷,藜藿甘盘飧。
原宪结弊衣,蓬蒿塞其门。
当时岂不穷,至今荣名存。
况君齿方壮,德业素所敦。
安知拓翅归,不作凌云翻。
要之白首期,壮烈施元元。
为君画善策,洒扫清前轩。
长舒四五榻,客来辄开樽。
群愁喜伺人,稍醒必烦冤。
拒之亦无佗,体中常昏昏。

拼音版原文

qióngyǒuchángfēnsàngnányán

jīnhàomángmángānyuán

xuānzhǎngróngxīngtóngbēngbēn

zhūxiàozhòngqīngbīnghuǒshūliángwēn

jūnkuìshēnmíngběngēn

gǒuqiānchǒngxuānxuān

yǒuqīngliúhéngguànchánghún

jǐnggōngqiānnánmiànxióngdōngfān

táoqīngliúshèwèiwèichéngxiāngzūn

dāngshífēixiǎnmièlùn

yánhuízàilòuxiànghuògānpánsūn

yuánxiànjiépénghāosāimén

dāngshíqióngzhìjīnróngmíngcún

kuàngjūn齿chǐfāngsuǒdūn

ānzhīguīzuòlíngyúnfān

yàozhībáishǒuzhuànglièshīyuányuán

wèijūnhuàshànsǎoqīngqiánxuān

chángshūláizhézūn

qúnchóurénshāoxǐngfányuān

zhīzhōngchánghūnhūn

注释

穷:贫困。
豫言:预先预料。
倚伏:祸福相依。
原:判断。
轩裳:权贵的车马。
崩奔:追逐。
锱铢:微小差别。
殊:极端。
愧:心中无愧。
本根:根基。
矩:法度。
清济:清澈的济水。
横贯:穿过。
景公马:齐景公的马。
雄东藩:东方霸主。
陶青刘舍:历史人物。
丞相尊:丞相地位。
磨灭:消失。
论:谈论。
颜回:孔子弟子。
藜藿:粗劣食物。
原宪:孔子弟子。
弊衣:破旧衣服。
荣名:名声。
齿方壮:正值壮年。
素:向来。
拓翅归:振翅高飞。
凌云翻:非凡事业。
白首期:晚年期待。
元元:百姓。
善策:好计策。
清前轩:打扫前厅。
榻:床榻。
开樽:开酒。
群愁:众人窥探。
烦冤:烦恼。
拒之:拒绝。
昏昏:困惑。

翻译

人生的穷困显达自有定数,得失难以预先预料。
从古至今,世间万物变化莫测,祸福相依,怎能轻易判断。
权贵的车马荣耀自得,世俗之人却争相追逐。
微小的差别被放大看待,如同冰火极端的冷热。
君子心中坦然无愧,坚守本心,明确根基。
行事若能遵循法度,荣辱得失就只是虚妄的喧嚣。
犹如清澈的济水穿过浑浊的大河,保持清明。
齐景公曾拥有千匹马,作为东方霸主威风凛凛。
陶青、刘舍虽地位尊贵,如今也只是历史尘埃。
他们生前虽然显赫,但消逝后又何足挂齿。
颜回住在简陋巷子,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
原宪衣衫破旧,门前杂草丛生,生活贫困。
他们当年难道不穷困?但名声至今犹存。
况且您正值壮年,品德学问向来深厚。
谁能料到您会有振翅高飞的一天,成就非凡事业。
总之,期待您在晚年有所作为,造福百姓。
我愿为您出谋划策,打扫干净前厅。
准备几张床榻,随时欢迎客人来访。
众人总是盼着窥探他人,稍有醒悟便滋生烦恼。
拒绝他们并无他法,只因内心常感困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君子的高尚品德和坚定立场,以及他对待名利得失的态度。开篇"穷达有常分,得丧难豫言"表明了贫富、成败都是自然之理,不可预料,也不必过于计较。接着"古今浩茫茫,倚伏安可原"则是说历史长河中,无数事物都在时间的洪流中沉浮,但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依靠和珍惜的。

诗中的"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强调了君子的高洁品质和坚实的人格基础。"度矩苟不愆,宠辱徒喧喧"则表达了对待世事变迁持平常心,不因外界的荣辱而有所动摇。

接下来的几句"有如清济流,横贯长河浑。景公马千驷,南面雄东藩。陶青刘舍徒,位为丞相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进一步强化了君子德行和地位的不朽。

中间部分"当时非不显,磨灭何足论。颜回在陋巷,藜藿甘盘飧。原宪结弊衣,蓬蒿塞其门。当时岂不穷,至今荣名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评价,即使他们生前并不显赫,但他们的美德和精神却能够流传后世。

尾部"况君齿方壮,德业素所敦。安知拓翅归,不作凌云翻。要之白首期,壮烈施元元。为君画善策,洒扫清前轩。长舒四五榻,客来辄开樽"则是对某位壮年君子的勉励和赞美,希望他能够保持自己的德行,不追求虚名,而是在平实中展现才华。

最后的几句"群愁喜伺人,稍醒必烦冤。拒之亦无佗,体中常昏昏"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喧嚣和世俗纷扰的态度,以及他内心寻求宁静与平和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君子德行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以及对待名利得失的淡然,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本真的高洁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