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颜子一克己,曾参三省身
出处:《理菖蒲》
宋 · 洪咨夔
朝删石上青之黄,暮摘镜里黑之苍。
胸中多少冗荆棘,不剪不芸空过日。
君不见颜子一克己,曾参三省身。
每日低头矻矻自点检,何曾浪把外物劳精神。
嗟乎我犹未免为乡人。
胸中多少冗荆棘,不剪不芸空过日。
君不见颜子一克己,曾参三省身。
每日低头矻矻自点检,何曾浪把外物劳精神。
嗟乎我犹未免为乡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朝:清晨。删:擦拭。
石上青之黄:石头上的青苔。
暮:傍晚。
摘:摘取。
镜里黑之苍:镜子中的黑发斑驳。
胸中:心中。
冗荆棘:杂乱思绪。
芸:清理。
空过日:虚度光阴。
颜子:颜回。
一克己:严格约束自己。
曾参:曾参。
三省身:反复反省内心。
矻矻:勤勉不懈的样子。
点检:自我检查。
浪:无谓地。
劳精神:耗费心力。
犹:仍然。
未免:未能避免。
乡人:凡俗之人。
翻译
清晨擦拭石头上的青苔,傍晚摘取镜子中的黑发斑驳。心中充满许多杂乱思绪,不修剪不清理,日子就这样虚度。
你没看到颜回严格约束自己,曾参反复反省内心。
每天低头默默自我检查,从不曾因外界事物耗费心力。
唉,我仍然未能摆脱凡俗之人的心境。
鉴赏
这首诗名为《理菖蒲》,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早晚整理菖蒲的动作,寓言性地表达了对修身养性的思考。"朝删石上青之黄,暮摘镜里黑之苍",形象地写出诗人细致照料菖蒲,暗示自己对内心世界的净化和打磨,如同清晨除去杂草,傍晚审视自我。
"胸中多少冗荆棘",比喻生活中的烦恼和杂念,诗人感叹自己心中仍有诸多困扰。"不剪不芸空过日",意指如果不清理这些杂念,时光就会白白流逝。接下来,诗人引用孔子弟子颜回和曾参的例子,强调自我反省和约束的重要性,他们每日自我检查,从不浪费精力在无谓的事物上。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仍未完全摆脱世俗的牵绊,"嗟乎我犹未免为乡人",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对自己未能达到理想状态的自省。整首诗以日常小事寄寓深沉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诗人的修养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