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嶂望方平,江流势欲倾
出处:《赋得泉声咽危石》
明 · 欧必元
叠嶂望方平,江流势欲倾。
悬崖一片立,长日万山鸣。
落叶催风急,挥弦待月明。
禅心与客意,对此共澄清。
悬崖一片立,长日万山鸣。
落叶催风急,挥弦待月明。
禅心与客意,对此共澄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静谧与壮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浑与宁静之美。
首联“叠嶂望方平,江流势欲倾”,以远眺群山起伏,江水奔腾之势,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不安的氛围。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峰,象征着自然的雄伟;江流,奔腾不息的江水,预示着力量与流动。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山的静止与稳重,又突出了水的动态与力量,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颔联“悬崖一片立,长日万山鸣”,进一步描绘了山间景象。悬崖峭壁独立于天地之间,显得格外孤傲与坚韧;而在这漫长的白昼里,千山万岭似乎都在共鸣,仿佛大自然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这两句通过“立”和“鸣”两个动词,赋予了静态的山峦以生命力,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山间的回响,感受到山的呼吸。
颈联“落叶催风急,挥弦待月明”,则将视角转向了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转。落叶随风飘落,不仅带来了秋的讯息,也暗示了时光的匆匆流逝;而等待月明之时,挥动琴弦,似乎在期待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这两句通过“催”和“待”两个动词,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尾联“禅心与客意,对此共澄清”,收束全诗,点明了主题。禅心,即内心的清净与平和;客意,指来访者或读者的心境。诗人在此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以澄清的愿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层面的高洁与纯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山水之美、季节之变、时间之流,以及心灵之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