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忍寒不能去,百年壮观尽今朝
出处:《步雪过长桥》
宋末元初 · 方回
太湖三万八千顷,物色分明为我饶。
风急落帆临古塔,雪深著屐渡长桥。
一蓑灭没渔家乐,数字攲斜雁路遥。
小立忍寒不能去,百年壮观尽今朝。
风急落帆临古塔,雪深著屐渡长桥。
一蓑灭没渔家乐,数字攲斜雁路遥。
小立忍寒不能去,百年壮观尽今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物色:景色。
分明:清晰可见。
饶:丰富,充足。
风急:风力强劲。
落帆:放下船帆。
古塔:历史悠久的塔。
雪深:雪积得很厚。
著屐:穿着木屐。
长桥:长而宽阔的桥。
渔家乐:渔民的快乐生活。
雁路:大雁迁徙的路线。
忍寒:忍受寒冷。
百年壮观:罕见的壮丽景象。
尽今朝:就在眼前,此时此刻。
翻译
太湖广阔无垠,景色分明,仿佛专门为我而生。疾风吹过,船帆落下,靠近古老的塔楼;大雪深厚,踏着木屐过长长的桥。
渔夫披着蓑衣,在湖上自在生活,几只雁影倾斜在遥远的路上。
我站立许久,忍受寒冷不愿离去,因为百年难得的壮观景象此刻尽收眼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太湖风光的画面,诗人以其精湛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独特的情感体验。
“太湖三万八千顷,物色分明为我饶。”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宏大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河之情感的个人化解读。这里的“物色分明”不仅指自然景观的清晰可辨,更有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风急落帆临古塔,雪深著屐渡长桥。” 风雪交加的场景中,诗人选择了停留,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而“古塔”和“长桥”的出现,则增加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空间的延伸。
“一蓑灭没渔家乐,数字攲斜雁路遥。” 这里诗人通过对渔家生活的一瞥,以及对远方雁行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小立忍寒不能去,百年壮观尽今朝。”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虽然面临严寒,但仍旧沉醉于眼前的壮丽景色,不愿离去。这里的“百年壮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生命体验的宝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