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路行不问平与陂,两脚踉踾惟着屐全文

路行不问平与陂,两脚踉踾惟着屐

出处:《西园公清福图歌
明 · 张萱
此中有人人不识,半生清福世难匹。
出门不问阴与晴,两鬓蓬松常戴笠。
路行不问平与陂,两脚踉踾惟着屐
彳亍岂畏行泥中,褰衣却似防荆棘。
茫茫天地大如许,尔状胡为偏局蹐。
共说前身是岁星,目光烱烱能射人。
便便腹中何所有,有物不合时人情。
相逢开口但长笑,如狂如醉如顽冥。
年过半百未为老,自叹避人胡不蚤。
徬徨四顾将何之,土木形骸殊潦倒。
岂从湘水问三闾,岂向商山寻四皓。
接舆荷蒉岂尔徒,易羖饭牛何足道。
有母有子且有孙,饘粥有田居有村。
独无朋友及兄弟,一形一影相盘桓。
无名无字并无姓,不衣不履亦不冠。
非儒非老复非佛,寤寐周孔怀玙璠。
有时焚香读内景,有时合掌皈空门。
好水好山时汗漫,渔人□泽耕让畔。
入群鸟兽皆不惊,爱憎何事犹相半。
人之君子人小人,呼马呼牛那可问。
此图一出满堂哄,亦知状貌非凡庸。
庙廊城市无此辈,烟霞丘壑时能容。
按图试去问老圃,老圃不识问老农。
溪边老渔拍掌问,戴笠着屐来何从。
春梦婆子却惊答,可是学士苏坡翁。
世人争欲问其状,暗中模索难为工。
清福古今只有两,是耶非耶将无同。
吁嗟乎,是耶非耶将无同,东坡老子西园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状态,他不问世事,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诗中的“西园公”形象生动,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此中有人人不识”,隐居者的生活远离尘嚣,不被世人所熟知。“半生清福世难匹”,他享受着半生的清静与安宁,这种福气在世间难得一见。“出门不问阴与晴,两鬓蓬松常戴笠”,他不关心天气变化,头戴斗笠,生活随性自然。“路行不问平与陂,两脚踉踾惟着屐”,行走时不计较道路的平坦或崎岖,脚踏木屐,自在前行。“彳亍岂畏行泥中,褰衣却似防荆棘”,即使走在泥泞中也不畏惧,衣襟高卷,仿佛在防备荆棘。“茫茫天地大如许,尔状胡为偏局蹐”,广阔的天地间,他的存在显得如此独特。“共说前身是岁星,目光烱烱能射人”,人们传说他是前生的岁星,目光炯炯,能洞察人心。“便便腹中何所有,有物不合时人情”,他腹中藏有的智慧与情感,不为世人所理解。“相逢开口但长笑,如狂如醉如顽冥”,与人相遇时,他总是开怀大笑,仿佛在享受生活的乐趣。“年过半百未为老,自叹避人胡不蚤”,虽已年过半百,但他并未感到衰老,反而感叹自己为何不在更早的时候避开世俗。“徬徨四顾将何之,土木形骸殊潦倒”,他在四处徘徊,寻找着自己的归宿,形体虽显潦倒,内心却充满力量。“岂从湘水问三闾,岂向商山寻四皓”,他不寻求古代圣贤的指引,而是追求自己的内心世界。“接舆荷蒉岂尔徒,易羖饭牛何足道”,他像古代的隐士一样,不为外物所累。“有母有子且有孙,饘粥有田居有村”,他拥有家庭,生活简单而充实。“独无朋友及兄弟,一形一影相盘桓”,虽然没有朋友和兄弟相伴,但他并不孤单,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无名无字并无姓,不衣不履亦不冠”,他不追求名声,不拘于世俗的礼节。“非儒非老复非佛,寤寐周孔怀玙璠”,他不局限于儒家、道家或佛教的思想,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周公、孔子的敬仰。“有时焚香读内景,有时合掌皈空门”,他通过修炼内观,寻求心灵的平静。“好水好山时汗漫,渔人□泽耕让畔”,他喜欢山水,与渔人共享自然之美。“入群鸟兽皆不惊,爱憎何事犹相半”,他与自然和谐相处,心中却仍有爱恨之情。“人之君子人小人,呼马呼牛那可问”,他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世俗的评价对他来说无关紧要。“此图一出满堂哄,亦知状貌非凡庸”,这幅画一出现,引起了众人的惊叹,人们知道他的形象非凡。“庙廊城市无此辈,烟霞丘壑时能容”,庙堂和城市的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自由自在。“按图试去问老圃,老圃不识问老农”,询问老人,他们也难以理解他的生活。“溪边老渔拍掌问,戴笠着屐来何从”,一位老渔夫好奇地询问他的来历。“春梦婆子却惊答,可是学士苏坡翁”,一位春梦婆子惊讶地回答,他正是宋代学者苏轼。“世人争欲问其状,暗中模索难为工”,人们纷纷想要了解他的情况,但在暗中摸索,却难以描绘。“清福古今只有两,是耶非耶将无同”,古今能享有清福的人屈指可数,他的存在是否真实,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吁嗟乎,是耶非耶将无同,东坡老子西园公”,感慨之余,诗人认为他的存在如同东坡先生与西园公一般,独特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