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知垂玉箸,几度掩罗巾
出处:《听邻舟美人琵琶》
明 · 李云龙
夷犹青雀舫,沿漾绿杨津。
佳人理铁拨,幽恨一时陈。
但觉情如诉,未知心所亲。
溪风为呜咽,江月亦含颦。
定知垂玉箸,几度掩罗巾。
今夜空江上,能无断肠人。
佳人理铁拨,幽恨一时陈。
但觉情如诉,未知心所亲。
溪风为呜咽,江月亦含颦。
定知垂玉箸,几度掩罗巾。
今夜空江上,能无断肠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情感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位邻舟美人在夜晚弹奏琵琶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运用了“夷犹”、“沿漾”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悠扬、宁静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置身于那片绿杨环绕的水边。
“佳人理铁拨,幽恨一时陈”,开篇即点明了主角是一位弹奏琵琶的女子,她的情感深沉而复杂,似乎在音乐中倾诉着内心的忧愁与思念。“但觉情如诉,未知心所亲”,进一步强调了音乐与情感的紧密联系,音乐成为了她内心情感的载体,而听众却难以知晓其真正的心之所向。
“溪风为呜咽,江月亦含颦”,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界的元素来增强情感的表现力,溪风的呜咽、江月的含颦,都仿佛在为这位女子的音乐和情感共鸣,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感人。
“定知垂玉箸,几度掩罗巾”,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弹奏时的专注与深情,以及她情感波动之大,以至于泪水涟涟,多次擦拭眼泪。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读者对女子的内心世界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最后,“今夜空江上,能无断肠人”,以问句收尾,既是对当前情境的感慨,也是对普遍人性的探讨。它暗示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人会因相似的情感体验而感到心痛,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理解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自然与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一位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时的内心世界,以及音乐所引发的强烈情感共鸣,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