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手判支穷措大,攒眉书准老沙弥
出处:《朝谒归省文书》
宋 · 吴潜
面拥旌旗鼓乐随,谁知锦被裹疮痍。
吏那秋敛充春赋,兵待朝输作暮炊。
缩手判支穷措大,攒眉书准老沙弥。
此是履翁新活计,雁书多报故人知。
吏那秋敛充春赋,兵待朝输作暮炊。
缩手判支穷措大,攒眉书准老沙弥。
此是履翁新活计,雁书多报故人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面拥:身披。旌旗:旗帜。
鼓乐:鼓乐队。
谁知:却不知。
锦被:华丽的被子(比喻表面的荣华)。
裹疮痍:掩盖伤痛。
吏那:官吏们。
秋敛:秋天征收。
春赋:春天的赋税。
兵待:士兵等待。
朝输:早晨上缴。
暮炊:晚上做饭。
缩手:无奈放弃。
判支:支付。
穷措大:贫穷的书生。
攒眉:皱眉。
书准:写下。
老沙弥:老僧侣。
履翁:诗人自指。
新活计:新的生活方式。
雁书:鸿雁传书。
故人知:告知老朋友。
翻译
身披旗帜鼓乐簇拥,却无人知晓他满是伤痛。官吏在秋天就征收税款,用来应付春天的赋税,士兵们早晨交出武器,晚上只能用来做饭。
他无奈地放弃,如同贫穷的书生,眉头紧锁写下如僧侣般的苦修生活。
这是履翁的新生活方式,他通过鸿雁传递消息,告知旧友这一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外任职,深感仕途艰辛,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切。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表面上的繁华与底下的苦楚,以及个人的无奈与期盼。
“面拥旌旗鼓乐随”一句,用宏伟的仪仗队伍和热闹的音乐来形容官员外出的威严场面,但紧接着“谁知锦被裹疮痍”揭示了背后的隐痛,表明那看似光鲜的生活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伤痛。这里的对比极强,既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生活的两重性。
“吏那秋敛充春赋”与“兵待朝输作暮炊”,则是描写官员在外辛勤工作的情况,从秋天开始收成到第二年春天再次征税,以及军事上的紧急调动,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责任感。
“缩手判支穷措大”与“攒眉书准老沙弥”,则是官员面临困境时内心的挣扎。他们在权衡有限的手段和巨大的决策之间寻找平衡,表现了官场生活中的艰难抉择。
最后,“此是履翁新活计”表明这些都是诗人为生存而做出的新的打算和努力,而“雁书多报故人知”,则透露出诗人的思念之情,不仅是在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更是在通过鸿雁传递消息,希望远方的人们了解自己的处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官场生活的复杂性和个人的无奈,还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于家国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