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诗里识清名,几夜吟看婺女星
出处:《寄悼浦江吴县令清翁》
宋 · 连文凤
曾于诗里识清名,几夜吟看婺女星。
番令宅前花未盛,延陵墓上草先青。
灯摇残月佳人哭,碑立斜阳御史铭。
一纸哀歌和泪寄,山高水远树冥冥。
番令宅前花未盛,延陵墓上草先青。
灯摇残月佳人哭,碑立斜阳御史铭。
一纸哀歌和泪寄,山高水远树冥冥。
注释
曾:曾经。识:了解。
清名:高尚的名声。
婺女星:古代星宿,象征女性或贤良。
番令:此处可能指诗人怀念的对象。
宅:住宅。
花未盛:花儿尚未盛开。
延陵墓:历史人物的陵墓,这里代指逝者。
草先青:草木先绿,暗示春天的到来。
灯摇:灯光摇曳。
残月:即将消逝的月亮。
佳人:美丽的女子。
哭:哭泣。
御史铭:御史的碑文,通常记载官员生平。
一纸:一张纸。
哀歌:悲伤的歌曲。
和泪:含泪。
山高水远:形容路途遥远。
树冥冥:树木茂密,暗指远方。
翻译
曾在诗中了解过你的名声,多少个夜晚吟诵着婺女星的诗篇。如今你家门前的花还未盛开,而延陵墓上的草却已先显青色。
月光下,佳人哭泣,灯影摇曳;夕阳下,御史的碑文铭记着你的事迹。
我含泪写下一首哀歌,寄向远方,山水阻隔,唯有树木见证这一切。
鉴赏
这首宋诗《寄悼浦江吴县令清翁》是连文凤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去的吴县令清翁的深深怀念。首句“曾于诗里识清名”,表明诗人早先通过诗篇了解了清翁的名声与风采。次句“几夜吟看婺女星”,暗示诗人深夜吟诵其诗,如同仰望明亮的婺女星,寄托思念。
第三句“番令宅前花未盛”,描绘出清翁离世时,宅前的花朵还未盛开,象征着他的英年早逝。第四句“延陵墓上草先青”,则以延陵墓上的青草暗示时光流转,物是人非,更显悲凉。
第五、六句“灯摇残月佳人哭,碑立斜阳御史铭”,通过佳人哭泣和御史为他镌刻碑铭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哀悼之情,展现了清翁生前的德行和人们对他的敬仰。
最后两句“一纸哀歌和泪寄,山高水远树冥冥”,诗人将内心的哀思化作一首哀歌,寄往远方,山水阻隔,唯有泪水和无尽的思念随着风飘向远方,画面凄清而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