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鸣于垤妇长叹,鸿渐于陆夫远征
出处:《鹤皋诗为振之作》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鹳鸣于垤妇长叹,鸿渐于陆夫远征。
何似山亭闻鹤唳,无人静坐月三更。
何似山亭闻鹤唳,无人静坐月三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与深沉的人情味,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首句“鹳鸣于垤妇长叹”,以鹳鸟在低矮的土堆上鸣叫,妇人长声叹息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类生活交织的氛围。鹳鸟的鸣叫与妇人的叹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与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次句“鸿渐于陆夫远征”,转而描绘鸿雁逐渐飞向陆地,丈夫远行的场景。鸿雁的迁徙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隐喻着人类社会中离别与思念的主题。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何似山亭闻鹤唳,无人静坐月三更。”则转向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山亭中鹤唳的声音,与月夜下的寂静形成和谐的画面,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安宁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