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如我意,鳞鳞近远浮
出处:《人静秋相倚》
明 · 郭之奇
丛绿冒深幽,不知山有秋。
羁心易为感,节序引冥搜。
晨昏檐际立,久对数峰头。
白云如我意,鳞鳞近远浮。
遂使金风入,分光动晓眸。
虚室参差杳,偏宜爽气投。
人静秋相倚,林鸟閒啾啾。
虽欣炎暑薄,转结露霜忧。
所居违自得,梦绕苍蒹流。
非关庭树响,别自搅悲愁。
羁心易为感,节序引冥搜。
晨昏檐际立,久对数峰头。
白云如我意,鳞鳞近远浮。
遂使金风入,分光动晓眸。
虚室参差杳,偏宜爽气投。
人静秋相倚,林鸟閒啾啾。
虽欣炎暑薄,转结露霜忧。
所居违自得,梦绕苍蒹流。
非关庭树响,别自搅悲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天景色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诗中以“丛绿”开篇,隐喻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但紧接着“不知山有秋”一句,却透露出一种对季节更替的不经意和对自然变化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在“羁心易为感,节序引冥搜”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敏感与对季节变迁的深刻体悟。
“晨昏檐际立,久对数峰头”描绘了诗人长时间站立于屋檐之下,凝视远处的山峰,这种长时间的静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沉思。接下来,“白云如我意,鳞鳞近远浮”一句,将白云比作诗人的思绪,随风飘荡,既表现了云的轻盈与自由,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多变。
“遂使金风入,分光动晓眸”描述了秋风的来临,使得清晨的光线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触动了诗人的双眼,进一步强化了秋天带来的视觉与情感上的冲击。而“虚室参差杳,偏宜爽气投”则通过描写空旷的室内环境,以及凉爽的空气,营造了一种清静、凉爽的氛围,与外界的秋色相呼应。
“人静秋相倚,林鸟閒啾啾”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和谐,林间的鸟鸣声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与思考。最后,“虽欣炎暑薄,转结露霜忧”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季逐渐消退的欣慰,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寒冷冬季的忧虑,体现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季节更替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也有对孤独与未来的忧虑,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