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无遗穗,林疏有堕樵
出处:《十月四日往关南》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行路见新月,独行还独谣。
劳生尘衮衮,晚色鬓萧萧。
野旷无遗穗,林疏有堕樵。
回头麦山岭,更觉马蹄遥。
劳生尘衮衮,晚色鬓萧萧。
野旷无遗穗,林疏有堕樵。
回头麦山岭,更觉马蹄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月光下行走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首句“行路见新月”,简洁明了地勾勒出画面,新月的出现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独行还独谣”一句,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行走的状态,并通过“独谣”暗示了内心的独白或思考,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氛围。
“劳生尘衮衮,晚色鬓萧萧”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劳生”与“晚色”、“尘衮衮”与“鬓萧萧”相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辛劳的感慨。这里的“劳生”不仅指忙碌的生活,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晚色鬓萧萧”则通过描写鬓发的稀疏和颜色的苍老,直观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野旷无遗穗,林疏有堕樵”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孤独与寂寞。广阔的田野上,没有留下任何遗落的谷穗,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收获往往转瞬即逝;而稀疏的树林中,偶尔可见砍伐后的痕迹,则寓意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与改变。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最后,“回头麦山岭,更觉马蹄遥”一句,以诗人回头望向远处的麦山岭,感受到马蹄声的遥远,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和对远方的向往。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远方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元好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