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江涛激堤急,江中老蛟似人立
出处:《高安县学观习冠礼柬守巡二王君》
明 · 邵宝
洪州江涛激堤急,江中老蛟似人立。
春来风雨助江灵,万丈新堤无芥力。
谁将神物障狂流,铁柱宫成几百秋。
番阳湖深东入海,空厓禹庙何悠悠。
筠州有蛟今有柱,山雾如江化为雨。
弦歌在泮修旧章,允矣嘉宾吾愧主。
春来风雨助江灵,万丈新堤无芥力。
谁将神物障狂流,铁柱宫成几百秋。
番阳湖深东入海,空厓禹庙何悠悠。
筠州有蛟今有柱,山雾如江化为雨。
弦歌在泮修旧章,允矣嘉宾吾愧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洪州江边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故事,充满了对自然力量与人类智慧的赞美。
首先,诗人以“洪州江涛激堤急”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江水汹涌澎湃,冲击着坚固的堤坝,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壮阔的氛围。接着,“江中老蛟似人立”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江中的蛟龙比作站立的人,形象地展现了蛟龙的威猛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它与江水之间的某种联系或力量。
“春来风雨助江灵,万丈新堤无芥力”,春日里,风雨相随,似乎在帮助江水的力量,即使面对万丈高的新堤,也显得微不足道。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伟力,也表达了对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勇气的颂扬。
“谁将神物障狂流,铁柱宫成几百秋”,诗人提出疑问,是谁将神物置于江中阻挡狂流?铁柱宫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与坚韧。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及未来的期许。
“番阳湖深东入海,空厓禹庙何悠悠”,番阳湖深邃,最终汇入大海,而禹庙则静静地坐落在空旷的山崖上,岁月悠长,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与人类文明的深远。
“筠州有蛟今有柱,山雾如江化为雨”,筠州之地,如今仍有蛟龙之柱守护,山间的雾气仿佛是江水化为雨,寓意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弦歌在泮修旧章,允矣嘉宾吾愧主”表达了对教育与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嘉宾的尊敬与自谦,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与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故事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人类智慧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