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堪再揽减,又抱两呕鸦
出处:《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三首 其三》
宋 · 陈造
食口几鹅雁,田收问菜麻。
宁堪再揽减,又抱两呕鸦。
投老怜漂泊,何时了贷赊。
终惭陶靖节,归不计生涯。
宁堪再揽减,又抱两呕鸦。
投老怜漂泊,何时了贷赊。
终惭陶靖节,归不计生涯。
注释
食口:口中的食物。几:几乎。
鹅雁:鹅和雁,代指食物稀缺。
田收:田间的收获。
问:询问。
菜麻:蔬菜和芝麻。
宁堪:哪里能承受。
再揽减:再次减少的辛劳。
两呕鸦:嗷嗷待哺的幼鸦。
投老:垂暮之年。
怜:怜悯。
漂泊:漂泊不定。
何时了:何时才能结束。
贷赊:借贷的困顿。
终惭:始终感到羞愧。
陶靖节:陶渊明,东晋隐士。
归:归隐。
计生涯:不顾及生活。
翻译
我口中几乎只剩下鹅雁的食物,田里的收成询问着蔬菜和芝麻。哪里还能承受再次减少的辛劳,又要怀抱嗷嗷待哺的幼鸦。
垂暮之年,我怜悯自己的漂泊不定,何时才能结束借贷的困顿。
始终感到羞愧,无法像陶渊明那样,不顾生活艰难,坚持归隐田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三首(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农耕生活的画面,表达了对学生的关切和自己的感慨。
首句“食口几鹅雁”,形象地写出家庭生活的简朴,鹅雁象征着丰裕的食物,可能暗示学生家境并不宽裕。接着,“田收问菜麻”描绘出农忙时节,询问蔬菜和芝麻的收获,反映出农事的重要和生活的艰辛。
“宁堪再揽减,又抱两呕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学生未来的担忧,担心他们学业未成,又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可能像乌鸦一样为生计奔波。“投老怜漂泊,何时了贷赊”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的感慨,以及对借贷问题的忧虑,希望能早日摆脱经济困境。
最后两句“终惭陶靖节,归不计生涯”借用东晋隐士陶渊明的形象,表达诗人虽然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但自己却无法轻易放弃生活,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坚持学业,不计个人生活的艰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学生的关爱,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