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满必倾覆,持平无跛偏
出处:《感咏二十首》
明 · 李时行
天地本缺陷,世事安得全。
时人自迷惑,求全反见愆。
河清能几见,明月不长圆。
物理忌太盛,行者戒争先。
孔子观敧器,制作羡前贤。
遇满必倾覆,持平无跛偏。
达人常委运,素履顺自然。
知止免殆辱,宁居不足焉。
时人自迷惑,求全反见愆。
河清能几见,明月不长圆。
物理忌太盛,行者戒争先。
孔子观敧器,制作羡前贤。
遇满必倾覆,持平无跛偏。
达人常委运,素履顺自然。
知止免殆辱,宁居不足焉。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与宇宙的普遍真理。开篇“天地本缺陷,世事安得全”,以天地的不完美引出世间事物的不圆满,暗示了追求完美的不可行性。接着,“时人自迷惑,求全反见愆”指出人们往往因追求完美而陷入困惑,甚至招致错误。
“河清能几见,明月不长圆”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强调了事物的瞬息万变和难得一见的美好,暗喻人生的短暂与珍贵。接下来,“物理忌太盛,行者戒争先”告诫人们避免过度追求,以免招致不利后果,倡导适可而止的生活态度。
“孔子观敧器,制作羡前贤”引用孔子观察倾斜的器皿的故事,强调了平衡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之情。随后,“遇满必倾覆,持平无跛偏”进一步阐述了事物发展到极致必将走向衰败的道理,提醒人们保持中庸之道。
“达人常委运,素履顺自然”鼓励人们顺应天命,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最后,“知止免殆辱,宁居不足焉”总结全诗,强调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告诫人们避免因贪婪或追求虚名而招致的危险和羞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倡一种平和、知足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