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融绿野日迟迟,五马相从燕喜时
出处:《宴明守林郎中致语口号》
宋 · 史浩
春融绿野日迟迟,五马相从燕喜时。
湿翠峰前挥玉麈,香梅影底引瑶卮。
适闻圣主询黄发,将趣文翁上赤墀。
且趁好天同一醉,陶陶莫问夜何其。
湿翠峰前挥玉麈,香梅影底引瑶卮。
适闻圣主询黄发,将趣文翁上赤墀。
且趁好天同一醉,陶陶莫问夜何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绿野中的宴饮场景,充满了生机与和谐。首句“春融绿野日迟迟”以“春融”二字点出季节,渲染出春日和煦的氛围,“绿野”则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观,“日迟迟”则描绘了阳光明媚、时间悠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氛围。
接着,“五马相从燕喜时”一句,通过“五马”这一古代贵族出行的象征,以及“燕喜”这一形容宴会欢乐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上宾客欢聚一堂、共享盛宴的热闹场面。这里的“燕喜”不仅指宴会本身的欢乐,也暗含了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
“湿翠峰前挥玉麈,香梅影底引瑶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细节。前句“湿翠峰前挥玉麈”中,“湿翠峰”可能是指山峦在春雨后呈现出的湿润翠绿之色,而“玉麈”则是古代士大夫手持的扇子,这里用来形容主人或宾客在宴会上轻松自在、优雅从容的姿态。“香梅影底引瑶卮”则描绘了在梅花树影下,人们举杯畅饮的情景,其中“瑶卮”是珍贵的酒器,暗示了宴席上的奢华与高雅。
“适闻圣主询黄发,将趣文翁上赤墀”两句,巧妙地融入了政治元素,表达了对君主的关注与敬仰,同时也体现了宴会的特殊意义,即在君主询问之时,准备向文翁(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学习,上达朝廷,为国家贡献才智。
最后,“且趁好天同一醉,陶陶莫问夜何其”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美好的天气里尽情享受宴会的乐趣,忘却时间的流逝,体现了对当下快乐生活的珍惜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宴会上的盛况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向往,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