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
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
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
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
梦短眠频觉,宵长起暂行。
烛凝临晓影,虫怨欲寒声。
槿老花先尽,莲凋子始成。
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露白:清晨露水的颜色显得很白。月微明:月亮微弱的光芒。
天凉:天气凉爽。
景物清:景色清晰。
草头珠颗:草叶上的露珠。
楼角:楼房的角落。
玉钩生:形容新月如玉制的钩。
气爽:空气清新。
衣裳健:衣物穿着感觉舒爽。
风疏砧杵鸣:风稀疏,捣衣石和棒槌的声音更显响亮。
夜衾:夜间的被子。
香有思:带有香味,引人思绪。
秋簟:秋天的竹席。
梦短眠频觉:睡眠浅,常被惊醒。
宵长:漫长的夜晚。
起暂行:短暂起身走动。
烛凝:蜡烛凝固。
临晓影:接近拂晓时的影子。
虫怨:虫子的叫声仿佛在抱怨。
欲寒声:预示着天气即将变冷。
槿老:槿花即将凋谢。
花先尽:花朵最先落尽。
莲凋:莲花凋谢。
子始成:莲蓬开始形成。
四时:四季。
无了日:没有结束的时候。
衰荣:衰败与繁荣。
翻译
露水白而月亮微亮,天凉爽景色清澈。草叶上的露珠冰冷,楼角的月牙如玉钩悬挂。
空气清爽衣裳感觉舒适,风稀疏中传来捣衣声。
夜晚的被子散发着香味,秋天的竹席却显得无情。
梦短易醒夜长,时常起身行走。
蜡烛凝结出黎明的影子,虫子抱怨着即将到来的寒冷。
槿花衰老花瓣先落,莲花凋谢后莲蓬才开始形成。
四季没有终结的日子,何必感叹盛衰兴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的静谧画面。开篇“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两句,用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凉爽而宁静的夜晚场景。接着,“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进一步展现了秋意渐浓,露水凝结如珠的细节,这些都是古人常用来描写深秋之夜清冷气氛的诗句。
在“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中,诗人通过对气候和声音的刻画,把读者带入到了一个秋高气爽、夜静风轻的环境。同时,这里的“砧杵鸣”也传递出了一种生活的节奏感,让人感觉到即便是在深夜,也有着不眠之人的活跃。
诗中接下来的“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独自一人时的感慨。这里的“夜衾香有思”表达了诗人在深夜里依然心存温情,而“秋簟冷无情”则表现出自然界对人的冷漠无情。
接着,“梦短眠频觉,宵长起暂行”透露出诗人难以入睡,醒来后又不得不继续过自己的生活状态。夜深人静时的寂寞与无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烛凝临晓影,虫怨欲寒声”则描绘了夜将尽、天快亮之际的情景。蜡烛的光影在墙上摇曳,而昆虫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秋意渐凉,它们的声音中带着对即将到来的寒冷的不满。
最后,“槿老花先尽,莲凋子始成”和“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槿花已经凋谢,而莲子的成熟则预示着季节更迭。在这样的自然循环中,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从而引出了对过往荣华不再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勾勒,展现了一个深秋之夜的宁静与寂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