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虫蚀木偶成文,镜花岂必生枝节
出处:《达磨影石》
明 · 袁宏道
禅月罗汉天下绝,螺烟渗石光不灭。
面纹漆黑眼生棱,衲衣袖展秋云洁。
幅巾谈道老先生,以刀割影影愈彻。
如虫蚀木偶成文,镜花岂必生枝节。
中山废圃石如铁,白浪缠身捲飞雪。
移向山中作一盆,飘然乘风苇可折。
面纹漆黑眼生棱,衲衣袖展秋云洁。
幅巾谈道老先生,以刀割影影愈彻。
如虫蚀木偶成文,镜花岂必生枝节。
中山废圃石如铁,白浪缠身捲飞雪。
移向山中作一盆,飘然乘风苇可折。
鉴赏
这首诗《达磨影石》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中的独特意象——影石。
首句“禅月罗汉天下绝”,开篇即以“禅月”与“罗汉”为喻,暗示了影石的神圣与超凡脱俗,仿佛是佛祖的化身,独步于世间,无人能及。接着“螺烟渗石光不灭”,进一步描绘出影石表面如同螺壳般细腻的纹理,以及其永恒不灭的光辉,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永恒存在。
“面纹漆黑眼生棱,衲衣袖展秋云洁”,这两句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影石的外观特征:漆黑的表面,棱角分明的眼睛,如同僧侣穿着的衲衣,袖子展开时如同秋天的白云一般洁净,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美感。
“幅巾谈道老先生,以刀割影影愈彻”,这里将影石比喻为一位谈论佛法的老先生,他用刀切割影子,却使得影子更加清晰透明,寓意着通过修行与悟道,人们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达到心灵的纯净与清明。
“如虫蚀木偶成文,镜花岂必生枝节”,这两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影石上的纹理比作虫蚀在木偶上形成的文字,又将镜花比喻为表面看似完美无瑕,实则难以持久的事物,强调了影石表面的纹理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持久的生命力。
最后,“中山废圃石如铁,白浪缠身捲飞雪”,描述了影石在中山废弃的园地中,如同铁石一般坚韧,即使被白浪环绕,也能像雪花一样轻盈飘逸,象征着影石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能保持其本质的坚韧与自由。
“移向山中作一盆,飘然乘风苇可折”,最后一句表达了将影石移至山中,如同置于自然之中,它能够随风飘荡,甚至苇草都能被其轻轻折断,形象地展示了影石的灵动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影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外在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禅宗思想,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修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