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金兰好,贻诗徵角鸣
出处:《次韵酬曾无逸宗教 其一》
宋 · 张镃
自识閒中趣,常嫌闹处行。
湖山真富贵,花鸟小声名。
有客金兰好,贻诗徵角鸣。
相期耐霜露,斯事岂凡情。
湖山真富贵,花鸟小声名。
有客金兰好,贻诗徵角鸣。
相期耐霜露,斯事岂凡情。
注释
自:自己。识:了解。
閒中:闲暇之时。
趣:乐趣。
常:常常。
嫌:厌恶。
闹处:喧闹的地方。
湖山:湖光山色。
真:真正。
富贵:高贵。
花鸟:花鸟声。
小:微小。
声名:名声。
金兰: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好:优秀。
贻诗:赠诗。
徵角:古代五音之一,这里指诗歌。
鸣:唱和。
相期:互相约定。
耐:经受得住。
霜露:比喻生活中的困苦。
斯事:此事。
岂:难道。
凡情:平常的情感。
翻译
我自知在闲暇中才有乐趣,常常厌倦喧嚣的环境。湖光山色才是真正的富贵,花鸟声息只是小小的名声。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赠诗如同金兰之交,相互唱和。
我们期待共度艰难,这份友情岂是寻常情感所能比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镈的作品,名为《次韵酬曾无逸宗教(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之美和内心世界的喜悦,以及与友人的情谊交流的诗篇。
"自识閒中趣,常嫌闹处行。" 这两句表明诗人自己感受到了闲适中的乐趣,但对于喧嚣的地方却感到厌倦。这是诗人内心追求宁静和清净的体现,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环境的选择。
"湖山真富贵,花鸟小声名。"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湖山之美的画面,通过“富贵”来形容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赏与认同。这里的“小声名”可能是指自然界中花鸟的声音并不显赫,却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有客金兰好,贻诗徵角鸣。" 这两句提到有朋友来访,诗人以金兰比喻友情,同时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朋友的招待和交流。在这里,“贻诗”意味着赠送诗篇,而“徵角鸣”则是形容诗歌如音乐般悦耳动听。
"相期耐霜露,斯事岂凡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在这里,“相期”意味着互相约定,而“耐霜露”则是形容朋友间的情谊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环境的考验。这里的“斯事岂凡情”强调这份情谊远非平常,具有深厚的情感基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高尚,以及他对于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