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
出处:《酬周相公见赠》
唐 · 贯休
三界无家是出家,岂宜拊凤睹新麻。
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
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
喜擎绣段攀金鼎,谢朓馀霞始是霞。
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
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
喜擎绣段攀金鼎,谢朓馀霞始是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界:佛教中指天、人、阿修罗三界。拊凤:抚摸凤凰,比喻尊贵或美好的事物。
新麻:新出现的粗劣事物,这里可能指地位低下的人。
白发:指年老。
今圣:当今圣明的君主或领导者。
青莲:象征高洁,常用于比喻贤士或理想。
名山:著名的山川,可能指修行圣地。
锦水:形容水质清澈如锦缎。
东白洞:地名,可能指一处名胜。
绣段:精美的刺绣。
金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物,象征尊贵。
谢朓:南朝诗人,以其诗才著称。
馀霞:夕阳余晖。
翻译
在世间无处为家的人选择了出家,怎忍心看到凤凰被新麻所触动。有幸在白发之年遇到当今圣明的君主,曾经梦见过青莲在玉沙滩上绽放。
在名山上煮沸锦水烹茶,沉醉于东白洞的静谧与好茶。
欢喜地捧起绣段,攀附着金鼎,犹如谢朓诗中的余霞,美不胜收。
鉴赏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
首句“三界无家是出家,岂宜拊凤睹新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出离,以及对佛法的追求。这里,“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即佛教中所说的轮回之境;“出家”则是指出家修行,离开家庭和社会,专注于佛法修炼。
接着,“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诗人感叹自己能够在晚年遇到佛法,并且有幸梦见了清净的莲花映照在玉沙之上。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成果的一种肯定,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则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生活图景。诗人在著名的山中,与美丽的锦水为伴,甚至于酣眠之时也能忘却尘世的纷扰,只是在洞中品味着平淡如水的禅茶。这段落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喜擎绣段攀金鼎,谢朓馀霞始是霞”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里,“喜擎绣段攀金鼎”可能是在描述某种仪式或庆典的情景,诗人手持华美的织物和精致的金鼎,流露出一种庄严而又祥和的气氛。而“谢朓馀霞始是霞”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在感谢那些不再被世俗之光所迷惑的日子,这些日子才真正显现出了它们本来的面貌。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和佛法的描绘,以及个人修行与精神追求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