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此事勿复道,且须吸尽黄金樽
北窗一枕半成梦,剥啄叩户惊心魂。
故人见过适我愿,相与携手游山樊。
春风桃李已零落,孟夏草木行滋繁。
下瓢共酌陆子井,策杖更步公垂园。
山肴野蔌助清赏,此心非子将谁论。
人生聚散如露电,访旧叹息无多存。
区区得失何足较,瑟僩但期终不谖。
嗟予夙昔志四海,远游欲学飞鸿轩。
南征曾上帝子阁,暮雨朝云相吐吞。
西山积翠多爽气,大江萦练方东奔。
十年回首如梦到,旧事今复闻公言。
迩来百念已灰冷,但愿痛饮穷朝昏。
新交渐鲜俗缘久,省要更觉情怀敦。
山中蕙帐不落寞,无复怨鹤啼惊猿。
平生有意师老氏,以退为进卑为尊。
致君泽物付公等,我乃送老溪前村。
置之此事勿复道,且须吸尽黄金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纲与友人一同游历山林的情景,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去夏来的自然景象,以及与友人共享自然之乐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结庐寂无车马喧,雀罗可设深扃门。” 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氛围,诗人选择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居住,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北窗一枕半成梦,剥啄叩户惊心魂。” 描述了诗人偶尔在北窗下小憩,被友人的来访所唤醒,内心充满惊喜与欢愉。
“故人见过适我愿,相与携手游山樊。” 友人的到来满足了诗人的愿望,两人一同漫步于山林之中,享受自然之美。
“春风桃李已零落,孟夏草木行滋繁。” 春季的花朵虽已凋谢,但夏季的草木却生机勃勃,展现出自然界从衰败到繁荣的循环之美。
“下瓢共酌陆子井,策杖更步公垂园。” 诗人与友人在清澈的井水旁饮酒谈笑,随后继续漫步于友人的园林之中,享受着闲适自在的时光。
“山肴野蔌助清赏,此心非子将谁论。” 山间的野菜和野果增添了这次赏游的乐趣,诗人感慨,这样的快乐唯有好友才能真正理解。
“人生聚散如露电,访旧叹息无多存。” 生命中的相聚与离别如同短暂的露珠与闪电,让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珍贵。
“区区得失何足较,瑟僩但期终不谖。” 对于个人的得失,诗人认为不必过于计较,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嗟予夙昔志四海,远游欲学飞鸿轩。” 表达了诗人早年志向高远,渴望像飞鸿一样遨游四海的梦想。
“南征曾上帝子阁,暮雨朝云相吐吞。” 记述了诗人曾经南征的经历,与天上的神灵有过交流,体验过云雨变幻的奇观。
“西山积翠多爽气,大江萦练方东奔。” 西山的翠绿与大江的奔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十年回首如梦到,旧事今复闻公言。” 十年后回望过去,往事仿佛梦境一般,再次听到友人的话语,感慨万千。
“迩来百念已灰冷,但愿痛饮穷朝昏。” 最近,诗人的心境变得淡泊,只希望尽情地饮酒,度过每一个日夜。
“新交渐鲜俗缘久,省要更觉情怀敦。” 新交的朋友越来越少,但与老友的交往却更加深厚。
“山中蕙帐不落寞,无复怨鹤啼惊猿。” 居住在山中的日子虽然简朴,但内心并不感到寂寞,不再抱怨鹤鸣猿啼。
“平生有意师老氏,以退为进卑为尊。” 诗人一生都以道家思想为师,认为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谦卑是智慧的表现。
“致君泽物付公等,我乃送老溪前村。” 将成就君王、惠及万物的责任交给朋友,自己则愿意在溪边的老村度过余生。
“置之此事勿复道,且须吸尽黄金樽。” 最后,诗人表示对于这些事情不必再过多谈论,只需尽情享受眼前的美酒佳肴。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