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邺中魏帝无宫殿,千秋遗瓦磨为砚
出处:《同李进士观铜雀砚歌》
明 · 何景明
君不见邺中魏帝无宫殿,千秋遗瓦磨为砚。
墨客骚人空叹嗟,朱薨绮构谁曾见。
李君好古精鉴别,冬天拂拭开烟雪。
虚堂叩之哀玉昔,泥沙洗出黄金屑。
广州紫石鸲鹆眼,歙山龙尾何希罕。
濡藻光回星汉垂,蟠花背刻龟螭断。
共忆高台罗绮春,翠眉艳骨飞黄尘。
提携故物悲年代,感慨新章泣鬼神。
君不见临漳此物难复睹,河沉岸坼求者苦。
县人相传为赝古,呜呼日掘西陵土。
墨客骚人空叹嗟,朱薨绮构谁曾见。
李君好古精鉴别,冬天拂拭开烟雪。
虚堂叩之哀玉昔,泥沙洗出黄金屑。
广州紫石鸲鹆眼,歙山龙尾何希罕。
濡藻光回星汉垂,蟠花背刻龟螭断。
共忆高台罗绮春,翠眉艳骨飞黄尘。
提携故物悲年代,感慨新章泣鬼神。
君不见临漳此物难复睹,河沉岸坼求者苦。
县人相传为赝古,呜呼日掘西陵土。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同李进士观铜雀砚歌》描绘了一方珍贵铜雀砚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诗的开头以邺中魏帝的宫殿遗迹为背景,暗示了砚台的来历不凡,即使是残瓦也能被制成砚,富有历史沧桑感。接着,诗人赞美李君对古物的热爱和鉴别能力,他精心擦拭砚台,仿佛能从其上洗出黄金般的光泽。
铜雀砚的精致工艺被细致描绘,如广州紫石的特殊纹理,歙山龙尾的罕见材质,以及砚面雕刻的繁复图案。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砚台的精美绝伦。然而,砚台的过往繁华与现今难以再见形成对比,引发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物命运的悲叹。
最后,诗人感叹铜雀砚在临漳已难觅踪影,如同河沉岸裂,求者艰辛,甚至有人怀疑其真伪。诗人借此事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流失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警示。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