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形模似,良由意象高
出处:《题旧日所藏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画》
宋 · 赵蕃
未必形模似,良由意象高。
见山非得得,遇酒辄陶陶。
芜没念三径,飘零悲二毛。
南征傥亡恙,归老旧蓬蒿。
见山非得得,遇酒辄陶陶。
芜没念三径,飘零悲二毛。
南征傥亡恙,归老旧蓬蒿。
注释
未必:不一定。形模似:外形相似。
良由:全在于。
意象:意境。
得得:欣喜的样子。
辄:就。
陶陶:陶醉。
芜没:荒废。
三径:指隐居者的家园。
飘零:漂泊无依。
二毛:头发斑白,代指年老。
傥:倘若。
亡恙:无病无灾。
蓬蒿:野草,形容简陋的居所。
翻译
未必外形相似,全在于意境高远。见到山水并非总是欣喜,遇到美酒却能陶醉其中。
想起荒废的家园,心中充满忧虑,因为头发已斑白,感到漂泊无依。
如果南行征战能够平安无事,归来时只见老宅杂草丛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对一幅描绘陶渊明《饮酒》诗意的画作的题词。他通过观察画中的形象,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共鸣。"未必形模似"指出画作可能并未完全照搬原诗的形象,但意境却高度契合;"良由意象高"强调了画中传达出的高远意蕴。
"见山非得得,遇酒辄陶陶",诗人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的世界,看到的是南山而非刻意寻找,饮酒则能感受到那份自在与陶醉。"芜没念三径,飘零悲二毛",诗人感慨自己身处尘世纷扰,怀念陶渊明那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以及他鬓发斑白的飘零之感。
最后两句"南征傥亡恙,归老旧蓬蒿",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如果南行没有遭遇不幸,最终能够安然回归田园,过上简朴生活的美好祝愿。整首诗以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向往,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