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
出处:《中秋夜临镜湖望月》
唐 · 陈羽
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
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
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沈。
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
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
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
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
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沈。
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
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
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镜里:镜子中的。秋宵:秋天的夜晚。
湖平:湖面平静。
月彩:月色。
圆光:明亮的月光。
珠入浦:像珠子落入河湾。
浮照:照亮。
鹊惊林:喜鹊受惊飞起。
澹动:轻摇。
影不沈:倒影不沉没。
迥彻:遥远而清澈。
轮初满:月亮刚刚圆满。
孤明:孤独而明亮。
魄未侵:光辉未被遮挡。
桂枝:比喻月亮。
何惜:怎能吝惜。
夜登临:夜晚登高赏月。
翻译
在秋夜的镜中凝望,湖面平静,月色如水深沉。明亮的月光像珠子落入河湾,照亮了林间的喜鹊,使它们受惊飞起。
月光轻摇,光芒破碎,月亮的倒影却不会沉没。
月光照射到远处的岸边,又在空旷的水面中心落下。
月亮的轮廓清晰,刚刚圆满,而它的光辉并未被云雾侵扰。
如果能折下那如桂枝般的月光,我怎会吝啬这夜晚的登高赏月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诗人在静谧的夜晚,站在镜湖边上,观赏明月。"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透露出一种淡远而深邃的情怀。镜子和湖水反射出迷人的光影,增添了一份神秘。
接下来的几句“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沈”,则是对月光在水面上的折射与波光的细腻描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赞赏。
“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一句,则转向了时间的流逝和内心世界的沉思。这里的"远时"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而"岸曲"则是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结果。"空处落波心"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仿佛在无声的夜晚,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和时间流逝的声音。
最后,“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则是对月亮与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面对即将圆满的月亮,以及未被世俗染污的精神状态,感到一种无奈和珍贵。在这种心境下,"何惜夜登临"表达了诗人想要珍惜现在,享受这份美好时光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景的描写,以及个人内在世界的探索,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时间之流逝和生命之短暂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