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正嫣花,藤杖久逡巡
夕阳正嫣花,藤杖久逡巡。
芳菲看欲歇,独念平生亲。
头白今再来,廿载随飙尘。
黯黯风雨思,夺此一笑春。
戢影忘世间,暂出触光新。
作诗寄馀慨,悽恻同沾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崇效寺中欣赏牡丹的情景,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首句“迟到义州翁,静院空游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寂寥的画面,诗人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或是已经错过了某些热闹的场景,独自一人在空旷的寺院中漫步。这里的“义州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代表了某种特定的精神状态或心境。
接着,“夕阳正嫣花,藤杖久逡巡”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氛围,夕阳映照下的花朵显得格外鲜艳,诗人手持藤杖,在花间徘徊,似乎在细细品味这短暂而美丽的时刻。这一句通过夕阳、花朵和藤杖等元素,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意境。
“芳菲看欲歇,独念平生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亲朋好友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芳菲”不仅指自然界的花卉,也暗喻了人生的美好时光和珍贵情感。
“头白今再来,廿载随飙尘”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的深刻体会。他以自己的年华老去为背景,反思过去的经历,感叹时间如风般迅速流逝,二十载光阴仿佛转瞬即逝。
“黯黯风雨思,夺此一笑春”描绘了诗人面对风雨时内心的思绪,尽管外界环境并不理想,但依然能从春天的一抹微笑中找到一丝安慰和希望。
“戢影忘世间,暂出触光新”表达了诗人暂时走出世俗的束缚,寻求内心平静与新生的愿望。通过“戢影”(收敛身影)这一动作,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试图摆脱外界的干扰,寻找心灵的归宿。
最后,“作诗寄馀慨,悽恻同沾巾”点明了诗人创作此诗的目的,即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复杂的情绪,这些情绪可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诗中的“悽恻”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而“同沾巾”则暗示了读者或诗人自身在阅读或创作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共鸣与泪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人生变迁时的复杂心情。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过往的怀念、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