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为先公买,苍苍已作林
出处:《修墓》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松为先公买,苍苍已作林。
谁非仁孝者,忍有斧柯心。
培覆忧难久,攀号直至今。
巢中多鹤子,累尔和哀音。
谁非仁孝者,忍有斧柯心。
培覆忧难久,攀号直至今。
巢中多鹤子,累尔和哀音。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修墓》组诗之一,具体为第十一首。诗中以修墓为背景,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与哀思。
“松为先公买,苍苍已作林。”开篇即以松树象征先人,松树苍翠茂盛,仿佛先人生前的英姿与伟岸。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松树与先人联系起来,既表现了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也暗示了先人生前的品德与功绩如同松树一般,历经岁月而更加挺拔。
“谁非仁孝者,忍有斧柯心。”接着诗人提出疑问,谁不是因为对先人的仁爱与孝顺,才会有这样的悲痛与不舍?“斧柯心”在这里比喻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如同面对斧头般沉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先人生前仁孝品德的敬仰。
“培覆忧难久,攀号直至今。”“培覆”指覆盖、遮盖,这里指的是先人去世后,亲人们为其修建坟墓,以寄托哀思。“忧难久”则表达了对先人逝去的长久哀伤与怀念。接下来的“攀号直至今”,“攀号”意为攀爬号哭,这里形容了亲人对先人的哀悼之情一直持续到今天,表达了诗人及后人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
“巢中多鹤子,累尔和哀音。”最后两句,诗人以鹤子的哀鸣来比喻亲人们的哀悼之声。鹤子在巢中发出哀鸣,象征着亲人们在先人墓前的哭泣与哀悼。这里的“累尔和哀音”则强调了这种哀悼之声的连续不断,如同鹤子的哀鸣一样,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修墓场景,借助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仁孝品德的崇敬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