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六经诸子,杖底千严万壑,窗对淀湖开
出处:《水调歌头十二首》
清 · 蒋士铨
蚤作文中子,晚号石徂徕。
闲数江东名士,弟子尽邹枚。
堂上六经诸子,杖底千严万壑,窗对淀湖开。
梁孟笑偕老,两拜告身来。
探龙湫,观禹穴,问天台。
更看广陵潮势,八月走奔雷。
传说种花仙吏,仍是皱庭学士,九载舞衣陪。
宦成奉亲去,双举介眉杯。
闲数江东名士,弟子尽邹枚。
堂上六经诸子,杖底千严万壑,窗对淀湖开。
梁孟笑偕老,两拜告身来。
探龙湫,观禹穴,问天台。
更看广陵潮势,八月走奔雷。
传说种花仙吏,仍是皱庭学士,九载舞衣陪。
宦成奉亲去,双举介眉杯。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先,诗的开头“蚤作文中子,晚号石徂徕”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主人公早年勤奋写作,晚年自号为石徂徕的情景,暗示了其一生的学术追求和人格魅力。接着,“闲数江东名士,弟子尽邹枚”一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名士邹阳和枚乘,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堂上六经诸子,杖底千岩万壑,窗对淀湖开”三句,将读书、行旅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诗意理解。其中,“六经诸子”代表了儒家经典和众多学者的思想,“杖底千岩万壑”则描绘了行走山川的壮丽景象,“窗对淀湖开”则展示了诗人居所的宁静与美丽。
“梁孟笑偕老,两拜告身来”两句,通过引用历史故事,赞美了梁鸿与孟光夫妇的和谐生活,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理想生活的向往。接下来,“探龙湫,观禹穴,问天台”三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探索与欣赏,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最后,“更看广陵潮势,八月走奔雷”描绘了长江潮涌的壮观景象,与前文的自然描写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气势。而“传说种花仙吏,仍是皱庭学士,九载舞衣陪”则通过神话与历史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饱满,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融入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