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闻乡语近,归梦不须频
出处:《下第回舟次平圃》
明 · 卢龙云
客久多吟越,人谁谏逐秦。
思家愁远道,去国忆王春。
岁月惭双鬓,江湖笑此身。
渐闻乡语近,归梦不须频。
思家愁远道,去国忆王春。
岁月惭双鬓,江湖笑此身。
渐闻乡语近,归梦不须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龙云所作的《下第回舟次平圃》。诗中表达了诗人落第后归途中的复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首联“客久多吟越,人谁谏逐秦。”以“吟越”和“谏逐秦”两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内心充满忧愁的情景。这里的“吟越”可能暗指诗人借吟咏抒发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谏逐秦”则可能寓含诗人对于自己被排挤、被迫离开朝廷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思家愁远道,去国忆王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他思念家乡,忧虑着遥远的路程;同时,他也回忆起在京城度过的美好时光,特别是春天的景象,这无疑加重了他的离愁别绪。
颈联“岁月惭双鬓,江湖笑此身。”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两鬓斑白,而自己却只能在江湖上漂泊,这种对比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自嘲。这里的“江湖”既可理解为实际的水域,也可象征人生的漂泊不定。
尾联“渐闻乡语近,归梦不须频。”诗人逐渐听到家乡的声音,心中感到温暖,归乡的梦境不再频繁出现,暗示着他对回家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一转折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从之前的愁苦到逐渐的释然和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落第后归途中的复杂心境,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