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出处:《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
唐 · 宋之问
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
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窗覆垂杨煖,阶侵瀑水寒。
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窗覆垂杨煖,阶侵瀑水寒。
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注释
公子:指贵族青年男子。邀欢:寻求快乐、娱乐。
林亭:树林中的亭子。
春未兰:春天的气息还未像兰花那样浓郁。
攀岩:爬上岩石。
践苔:踩着青苔。
易:容易。
迷路:找不到出路。
出花难:从花丛中走出困难。
窗覆:窗帘覆盖。
垂杨:垂柳。
煖:同暖,温暖。
阶侵:台阶被...侵蚀或覆盖。
瀑水:瀑布流水。
寒:寒冷。
帝城:指京城。
归路直:回家的路很直接、畅通无阻。
留兴:保留下来的兴致。
接:延续,连接。
鹓鸾:古代传说中的两种瑞鸟,常用来比喻高贵的人。
翻译
公子正在寻求欢乐,林中亭子春意尚未浓郁如兰。攀爬岩石踏过青苔容易,从花丛中迷路而出却很难。
窗前垂柳覆盖带来温暖,台阶被瀑布流水侵湿显得寒冷。
返回京城的道路笔直畅通,余下的兴致与高贵的鸟儿相接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天举行的宴会,地点是在一座山上的亭子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席间的欢乐气氛和自然景色的交融。
"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 表明了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公子邀请宾客欢聚在一座林中的亭子里。这里的“春未兰”可能暗示着春天还不太热烈,花开未盛。
"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描写了宴会现场,人们需要攀登岩石、踏过青苔才能到达,而一旦迷失在繁花盛放中,就更难以找到出口。这两句生动地表现出了亭子的幽深和周围环境的美丽。
"窗覆垂杨煖,阶侵瀑水寒" 这两句则描绘了亭子内部的景象。窗外垂杨树枝遮蔽着阳光,给室内带来了一片温暖;而外面的台阶则被清澈的溪水浸蚀,流水声中透露出一丝凉意。
"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这两句表达了宴会结束后回到帝都的路途是笔直无阻,而诗人却希望留住这份欢乐,与天上的神鸟相连,延续这难得的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宴席氛围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