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何处春郊布绮筵,菖蒲涧口接濂泉全文

何处春郊布绮筵,菖蒲涧口接濂泉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何处春郊布绮筵,菖蒲涧口接濂泉
竹分山色为门径,石咽溪声似管弦。
野寺苍凉怀古地,东风晴暖试花天。
闲来偶共山僧笑,不醉溪桥又五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与友人在蒲涧游玩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首句“何处春郊布绮筵”,以问句形式开启,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未知而充满期待的春日郊游场景,绮筵暗示了聚会的雅致与欢乐。接着,“菖蒲涧口接濂泉”一句,将地点具体化,菖蒲与泉水相接,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清幽,也预示着后续活动的清新脱俗。

“竹分山色为门径,石咽溪声似管弦”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竹子仿佛是自然界的引导者,以其分隔的山色作为路径,而石头下的溪水则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同美妙的乐章,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和谐与美好。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也体现了他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野寺苍凉怀古地,东风晴暖试花天”两句,将视线转向历史与未来,野寺在苍凉中蕴含着历史的沉淀,东风晴暖则预示着生机与希望,试花天更是对春天新生命的赞歌。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富有哲理意味。

最后,“闲来偶共山僧笑,不醉溪桥又五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闲适时光的快乐,以及对友情与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这里的“不醉溪桥又五年”,或许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与自然、与友人的相遇之难得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郊游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